教會人士談紙本書:
(本報訊)香港書展於七月二十六日閉幕,吸引一百零二萬人次進場,有教會人士表示閱讀紙本書的價值在於幫助人放慢步伐,在節奏急促的社會中追求人生的深度。
從事心靈教育的關俊棠神父神父七月二十五日對本報說,「即食文化」令人難於消化資訊,無法把價值內化及轉化生命,紙本書的閱讀文化是拯救這文化的渠道之一,鼓勵人在匆忙中靜下來閱讀,放慢人生。
「前人指讀書分快讀和細看兩種,但現在不少人只會快讀。」關神父說,現在流行網上閱讀,特點是資訊一瞬即過,少反覆重讀,不易交流思想與理論。
關神父認為,電子書節奏太快太急,欠缺悠閒,無法取代紙本書;紙本書讓人能隨時反覆細讀、寫上記號或感受,易於整理感想,藉此與作者「對話」。
他指書展能推動閱讀文化,惟書商攤位分佈較雜亂,只著重銷售,若有休閒區才能讓人看書。
教友總會執行秘書區冰心七月二十一日對本報說,書展帶來兩種福傳機會,一是與人直接分享信仰;二是藉著書本分享信仰,而書本的特點是能帶來深入的思想交流。
「書本的效果深不可測,不只提升靈修,也能觸動人去探究其他課題,是開放心靈的一條鎖匙。」區冰心指靈修書能成為教徒成長的「陪伴者」:「例如作者分享其靈修經驗,每位讀者則按自己的需要,套用到相關情況去反思,能喚起共鳴,同時不斷整合得著,這種交流非平日三言兩語的分享可比。」
出版人:書籍塑造信仰觀
談到紙本書對靈性成長的重要,基督教的宣道出版社社長王礽福七月二十五日對本報說,書本不只塑造基督徒的世界觀,也帶動信仰傳播,他鼓勵教牧人員帶動閱讀風氣,以幫助基督徒成長。
這位基督教傳道人梳理他就聖經與生活整合的文章,於書展推出新書《尋常生活的溫度》,他認為書本的價值在於篩選及整合知識,有系統地集結內容出書,能表達更完整的思想主題。他亦指基督徒不應只著重個人,也應透過書本提升信仰去面對社會:「傳福音不只要讓人靈魂得救,也在於幫助基督徒詮釋世界。」
至於基督徒圈子的暢銷書,他指於剛過去的書展中,有關婚姻與生活等的書籍最受歡迎,但出版商不應只著眼於暢銷書:「很多書不暢銷卻對教會群體很重要,如一般只有教牧人員所看的釋經書,讓他們更好地在職務上影響別人的生命。」(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