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在主內致富
在今日的社會中,不少人都是為尋求一個安穩的生活而奔波勞碌。他們總想為家庭及子女安排合適的生活條件;因此,他們或許會為自己儲蓄,或投資致富。他們的努力也許不會白費;但是,當出現「繼承」的考慮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家庭因財失義、相互指責、甚至視如陌路人。這些的發生實在使人無奈、且使人痛心親情的微薄 !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有人要求主耶穌向他的兄弟提出分家: 「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罷」(路十二13 )。按照舊約的梅瑟法律確有關於「遺產」的指引:「⋯⋯為長子,將所有的產業,多分給他一份,因為他是自己壯年時的首生子,應獲得長子的權利」(申廿一17 )。但是,這個有關「產業」的爭議並不限於猶太的生活文化,也包含羅馬希臘式的農業經濟:繼承的財富比工作所得的會更多;因此,在生活上不時會出現這些有關「遺產」的爭論,而在爭論中向第三者上訴,或許是一些宗教領袖、或許是一些精神生命的導師,也不足為奇!然而,在這個描述中,主耶穌被稱為「師傅」, 就是要求主耶穌為這場爭產的爭議作出評斷。可是,主耶穌卻對這樣的請求作出了尖銳的回應: 「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及分家人呢?」(路十二14 ) 主耶穌如此的回應是祂拒絕了他們的要求,因為祂還要指出更重要的生活態度:「你們要謹慎, 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路十二15 )。因為,主耶穌以「你們」開始祂的講話; 所以,祂的提醒並不單是為這個要求分產業的人,亦是為在場的人,且包括祂的門徒。事實上, 這句說話不單為當時在場的人, 也是為我們每一位基督徒。
試想想:我們在生活中,無論是物質上、或關係上,我們都有一種「擁有」的心態。我們視這種擁有為「安全感」!在物質生活上,每人所擁有的或許超越了我們所需要的。有些人也許會為保護環境,將一些舊有的、多出來的分享給其他人。但有些時候,動機只是因為家沒有地方而已!此外,有些人卻在權力、地位的擁有上,不擇手段!如此, 人際間便出現了不少的分歧。這些人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甚至不惜放棄公義、真理、愛德;如此,是否十分可悲!因此,主耶穌所提醒的,便是我們對生命的態度的金石良言:我們生命的價值不在於我們所擁有的資產 !
事實上,主耶穌在這裏所指的並非「貧窮」,而是「貪婪」。雖然,「貧窮」所指向的是人全心依賴天主;但是,「貪婪」卻能帶領我們反思天主才是生命的主。因為,主耶穌指出縱然人能精密地為自己籌劃如何積蓄致富;但是,若天主要收回他的靈魂,一切也會變成虛空。人雖然能為外在的生命增添一些色彩;但是,生命的主人卻是天主。若因「擁有」而變成「貪婪」;那麼他的一切努力,在天主面前便沒有價值。相反地,若我們在「擁有」中學會了「分享」;那麼,我們的努力便有了價值!
其實,這個人也曾有內心的自我對話,為能辨別他的真正需要;「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財物, 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罷!吃喝宴樂罷!」(路十二19 )可惜, 你所思所想的也是以「自我」為中心,一切皆為了滿足自己,而沒有顧及他人的需要。我們真正而合適的屬靈辨別,應以主耶穌為中心,反思自己所思所想的、所言所行的是否能光榮天主?正如面對「貪婪」的方法是「分享」;那麼,面對自我中心的挑戰時,便是以服務他人而光榮天主作生活的指標。如此,我們便能在主內致富:因為天主是愛, 我們惟有擁有愛才能進入祂的圓滿之內。這份愛需要我們摒除一切相反愛的動機、思想、及行為。因為在天主的愛內,這一切均不能存在;否則,我們便會被拒於外,並要藉著淨煉而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潔淨、淨化而與主契合。誠然,生命的歷練便是為這旅程的歸宿作出準備;因此,我們已不是為自己生活,而是為主基督而生活。因此,我們生命的真正財富並非物質的享受,而是在愛內的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