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封鎖新聞線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
單元: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九十年代, 加州地區報記者韋加利採訪新聞,意外發現中央情報局一直縱容大毒梟運毒, 以換取金錢援助尼加拉瓜的反對派戰爭,當中更牽涉政府高官。文章刊出後,加利滿心歡喜, 以為讓公眾得悉政府黑幕,反被指捏造事實,被訪者相繼否認及失蹤令加利的職業生涯岌岌可危。另一方面,他遭到不明來歷人士跟蹤和騷擾 ⋯⋯
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男主角鍥而不捨尋找真相,揭露政府的偽善和陰暗面,分量舉足輕重的傳媒機構為了生存,竟依附政府和權貴,合謀破壞男主角聲譽,藉此打擊其公信力。劇中一位線人曾說「過於真實的事情恐怕令人難以接受」,一九九八年中央情報局發放文件,承認局方與尼加拉瓜游擊隊從事販毒,可惜當時社會大眾,只關注克林頓總統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的性醜聞,文件沒有造成太大迴響。未知可是傳媒「聲東擊西」的技倆?
新聞傳媒向來被視為「第四權」(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以外的制衡監察),監察政府,記者往往因為報導當權者的醜聞或犯罪行為,例如貪污及舞弊,或是挑戰當局權威,遭到騷擾、恐嚇、拘捕、囚禁、襲擊、綁架甚至殺害。根據世界報業及新聞出版人協會的資料,二〇一六年首六個月,有十五位記者於工作期間被殺,最多記者遇害的國家是也門。
至於香港,過去一年新聞自由不斷收窄, 香港記者協會發表二〇一六年言論自由年報《一國兩魘:港媒深陷意識形態戰》指出, 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受到北京政府前所未有的侵害之餘,北京政府亦憂慮懼怕香港的高度自治滲到國內,威脅其絕對控制權。
新聞工作者採訪時經常遭到無理的暴力對待:二〇一六年農曆年初一、二旺角騷亂,多名記者遇襲受傷,並一度成為滋事者的襲擊目標以阻擋採訪。香港記者協會於二〇一六年一月進行新聞自由指數調查,成功訪問了逾一千名成年市民及四百多名在職記者,以零至一百去評分,公眾給予四十七點四分,較二〇一四年下跌一點四分; 記者則給予三十八點二分,較去年下跌零點七分。有關指數連續兩年皆下跌。
非牟利組織「無國界記者」於二〇一六年為全球一百八十個國家和地方,進行新聞自由指數調查, 以傳媒的多元、獨立程度、自我審查、記者的人身安全、國家的立法及憲法保障、媒體運作的透明度為評核準則,香港排第六十九位,較去年僅上升一位;中國和台灣的排名沒有升跌,分別是一百七十六位和五十一位。在亞洲區中,排名最後的是北韓(一百七十九位)。
討論問題:
- 你對於「記者」這份職業有甚麼看法?
- 你閱讀新聞報導時,通常最先看甚麼類型的新聞?為甚麼?
- 你認為現時香港的新聞自由如何?
- 試選取一些近日備受關注的社會議題,擬定訪問箇中政府官員、民間團體及公眾的問題。
參考資料
- 香港記者協會 www.hkja.org.hk
- 世界報業及新聞出版人協會
www.wan-ifra.org - 無國界記者 www.rsf.org
英語對白/中文字幕/片長11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