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經驗與信德
神學訓練中的人學教我們人可以靠著天主所賦予的理性而超越自我,進入天主愛的奧秘中。聖師聖文德告訴我們,人也可以透過五官去尋找天主,並能達到與天主在一起激情的境界,超越一切理性的分析理解。歷史告訴我們,能夠寫出這些理論的學者,都是能經驗天主的人。因為有出色的學術研究,與能否經驗天主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當然最理想的是能將之整合。要能經驗天主,首先必要相信天主,然而要相信天主又必須經驗來鞏固,所以其實需要有一份開放的心,而這開放的心,是靠著信德來滋潤。
我自問是一個有「頭腦」的人,透過五官去將接收得來的信息加以分析後再理解,這是我多年在學習過程中所受的訓練。所以,要分析那些從五官收集得來的資訊而獲得的「知識」,為我並不困難,也不需要甚麼信德,因為凡是能看得到或摸得到的東西,都不用去信,因為已擺在眼前。你看見太陽,不會質疑太陽的存在;你看到並摸到一隻狗,你不會問自己這是一隻狗還是一隻貓。可是,信仰這個課題,就是在於那些看不見的,非感官所能接觸到的。
要認識天主,必須要認識自己。然而個人成長的路是艱難的,因為人實在太愛以往的經驗, 因為經驗某程度上給人安全感。特別是那些傷痛的經驗:不論是自己不被接納、還是渴求愛而得不到;又或是想付出卻不被認同、想與人修和卻討厭自己沒有勇氣。數不清的原因使我們陷入這種與人與自己既實在,又痛苦的微妙關係。人寧願糾纏在這傷痛,甚至是「自我摧毀」的關係中,也不願去相信天主給我們的愛。或許是因為要經驗天主愛是相對地抽象,不肯定能否得到, 加上這份愛必定是透過人去傳遞,而對人的可信性已被之前傷痛的經驗所掩蓋。憤怒、失望、沮喪等等情緒使人好像跌入深洞中,怎樣也爬不上來,試問怎可能再作新的嘗試?這正正是在挑戰我們對天主的信德。
每個人心底裡都渴望被愛、被接納,但我們都害怕被拒絕。人是聰明的,於是「先下手為強」,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方法去攫取這份愛及接納。有人會用工作表現、有人會用金錢美色,就連小孩都會為博得父母的歡心而學會乖巧,在老師面前要有讀書表現等等。若是這樣的話,必定對自己嚴謹苛刻。
若作了以上的事仍攫取不到愛與接納,那麼有可能跌入不斷自責的境地,或是不斷對別人作出無理的要求或指責,也有機會變得對所有事物都不對勁,最終便是討厭自己。
跟自己不和諧,是因為我們未敢相信這個「壞」的我是值得別人的愛,更不用說去相信我是被天主所愛。認知上我們知道天主愛我們每一個人,愛整個的我,但就是以上種種原因使我們未能完全接納這份無條件的愛。我就是其中一個小信德的人,盼望藉天主的恩寵,使我能夠跳出自我,真正能接納祂對我的愛。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