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隱藏身邊的精神病患
期數
3779
刊登日期
2016.07.22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24 日
近年來, 香港社會談論和關注精神病患者比從前多,這可能跟傳媒報導精神病患者自殺或出現暴力行為有關,加上資訊科技的發達,以及日益增加的民間網絡監察行為,很多人即使足不出戶, 也可透過互聯網,即時接收從四方八面而來的健康資訊。這令香港人對精神障礙的認識增加,但仍有不少人對精神障礙有錯誤的想法,亦出現一些因延遲求醫導致病情嚴重的個案。
有時候,精神障礙較其他生理疾病難以察覺,因為初期徵狀不太明顯,患者可能不懂表達不適的情況,有些患者則不願表達情緒問題,亦不會主動求醫,有些則抱持等待和觀望的態度,希望問題漸漸好轉,不須求診。以上的態度及做法,可跟患者對精神障礙缺乏認識有關。
另外,有些精神障礙的徵狀,令人模糊,很多時候把精神問題的徵狀,錯誤解讀為生理徵狀,例如有患者面對壓力時經常出現胃痛和腹瀉,一直以為是腸胃問題,看過不同的家庭醫生和腸胃科醫生,評估後找不到生理上的原因,最後被轉介至精神科,才評定跟焦慮有關。
還有一個原因令精神障礙患者較遲求醫,就是社會上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和負面想法,這是不明顯易見的問題。大家對「精神病」一向抱持忌諱, 當自己有情緒精神問題時,便不想得到有關診斷,因為擔心別人的眼光,這種想法令患者不能及早得到治療, 延誤醫治可帶來不良後果。
不少精神障礙往往隱藏起來,可能因為患者及身邊人缺乏認知而沒有察覺,又可能是患者缺乏病悉感而拒絕面對和求醫, 希望一些社區教育材料能提升大家在這方面的認知,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也關心身邊的人。
- 本文作者早前出版《隱在你身邊的精神病患》(亮光文化出版),分享臨床個案和作專業分析,介紹都市人常見的精神障礙,以及一些有趣的案例。
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