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之心 慈悲之事

期數
3779
刊登日期
2016.07.22
作者
文文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24 日

今年三月油麻地碧街便利店店主被刺殺的悲劇,他的孩子只有幾個月大,這個賊真是心狠手辣,只為了一包薯片、一罐啤酒,就累到別人家散人亡。這檔小生意,以勞力(二十四小時營業)、本錢去營運,真金白銀買來的貨品,誰甘心被人搶去,血本無歸?想不到這自衛行動,竟然招致殺身之禍。

為這宗「7仔血案」,香港市民慷慨解囊,幫助遺孀及孤兒,不足八小時,即籌到一百六十萬,而且不斷仍有捐款。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這顆善心藏人之中就如星星之火,點著它足以燎原。世界發生之大災難,如南亞海嘯、四川大地震等,都觸動很多慷慨的心靈,發動慈悲之事,救災救難,付出自己的所長,醫護、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義工等,紛紛向災區出發,金錢物資滾滾而往,為受苦受難的人奔赴。

人生在世,幾十寒暑,怎能不把握機會,做點善事,發點慈悲!況且教宗方濟各定今年為慈悲禧年,促使全球教友,以慈悲之心去作慈悲之事,做個慈悲之人。實踐教理中的神形悲憫的助人之事,即實踐形哀矜和神哀矜。

所謂哀矜就是慈悲的行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教宗要求信眾在這禧年中,反省「慈悲」的善工以喚醒自己的良知,主動積極去助人。形哀矜就是:饑者食之、渴者飲之、裸者衣之,收留旅客、照顧病人、探望囚者、埋葬死者。而神哀矜就是以下的善舉:解人疑惑、教導愚蒙、勸人回頭改過返回正途、安慰憂苦的人、寬赦別人侮辱、忍耐面對的磨難、為生者死者祈禱等。

生命的豐富,在於能跳出自我的框框,去體會別人的困乏,而伸出援手,把自己所有的,不管是金錢、物質、時間和才能,拿出去為造福別人,這樣的行動使人的心胸擴闊,精神豁達,更會帶來心中喜樂滿盈,因為助人為快樂之本! 

我最尊敬的印度德蘭修女,是慈悲的化身,她帶著一顆惻隱之心,一生為最貧窮的人服務,從污穢的坑渠中撿回垂死的人,以尊重給予他所需要的一切,給回他人性的尊嚴,使他在人生最後階段都能體味及感受到人間溫暖,所以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來到「垂死者之家」(即清心醫院)來做義工,其中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醫生、護士、大學生、演員、模特兒、富家小姐以至美國加州州長⋯⋯。

台灣大學校長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裡,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餵水餵飯、洗衣服、送藥及搬運屍體等。其後,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若果人一生只顧自己的滿足而忽視身邊有需要他援手的人,這人可算是:雖生人世上,未得謂之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