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護老者需要發布會

期數
3676
刊登日期
2014.08.01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03 日

(本報特稿)明愛一項調查發現,護老者因缺乏支援而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甚至出現抑鬱及焦慮症狀,調查員建議政府提高支援,減輕護老者的壓力。

明愛安老服務及香港城市大學於七月十九日在城市大學舉行「護老者需要及壓力調查」發布會,調查由明愛與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黃富強教授合作,於本年五月在明愛三十四個安老服務單位中,訪問三百二十四位護老者,了解他們照顧長者的情況。

調查發現,受訪者中,有三成八人感到輕微至非常嚴重程度的抑鬱及焦慮,超過三成二人感到有輕微至非常嚴重程度的壓力。

此外,受訪的護老者平均年齡為六十七點六歲,七成一在六十歲以上,近六成本身患有長期疾病。另一方面,受訪者大多經濟情況欠佳,逾七成七人低於入息中位數。

受訪者認為,他們最需要得到的三項支援,分別是護老者現金津貼、體弱長者交通接送安排,以及護老者輔導服務。

報告向政府建議三點:一、檢討及擴大現行的護老者津貼; 二、設立「 愛心的士計劃」,向護老者發放的士券,接載長者覆診或參與社交活動;三、檢討現有長者地區中心的「長者支援網絡隊」,加強培訓義工和提高義工的津貼金額。

報告指出,護老者津貼名額全港只有二千,只有未曾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以及沒有在社署中央名冊輪候老人院的護老者方可申請。

另外,申請復康巴士接載體弱長者的服務追不上需求,調查建議政府簽發傷殘人士的禁區紙同時發放的士券,解決復康巴士不足的問題。

報告亦提到,有需要加強長者中心的社工人手,以支援護老者的輔導需要,減輕其遇到的壓力問題。

黃富強教授於發布會上指出,近六成護老者是體弱長者的配偶,普遍年邁,並且不少患有長期疾病或行動不便。此外,不少護老者已成家立室,要兼顧自己的家庭及工作,在照顧年邁患病的家人時,面對不同的負擔及壓力,情緒受困擾。

明愛安老服務為針對護老者的需要,八月起開展一項名為「護老八達通」電話熱線支援服務,專門解答護老疑難,為護老者提供情緒支援;護老訓練及支援小組;聯繫現有資助院舍及日間中心,提供暫住服務,以及訓練照顧長者的外傭。(公)

「護老八達通」熱線號碼:2164 2468


支援護老者需要的建議

檢討政府現行的護老者津貼申請安排,降低門檻,增加名額;

提議設立「愛心的士計劃」,政府可以在簽發傷殘人士的禁區紙同時發放的士券,供護老者搭的士;

政府應檢討現有長者地區中心的「長者支援網絡隊」,加強培訓義工,加大義工津貼金額,支援年邁護老者,並且加強長者中心的社工人手以支援護老者的輔導需要,減輕其遇到的種種壓力問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