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世青圓滿結束

期數
3782
刊登日期
2016.08.1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8 月 14 日

來自世界各地約三百萬青年七月三十一日齊集波蘭克拉科夫,參與普世青年節閉幕彌撒,教宗鼓勵他們偕同耶穌一起去改變世界;並宣布來屆世青節將於二○一九年在巴拿馬舉行。

波蘭世青結束,香港參加者亦已返港,教區團紀錄組與本報讀者重溫波蘭的活動。

——編者



光明山修道院的黑聖母

黑聖母在波蘭民眾心中有特殊意義,相傳該畫像是聖路加用聖家家中柏木桌面所繪。畫像由耶路撒冷,經過君士坦丁堡(現今的伊斯坦堡),於一三八二年輾轉傳到琴斯霍托瓦。在十七世紀時,瑞典入侵波蘭圍城期間,不單光明山修道院絲毫無損,瑞典士兵還遭擊退,此乃當地頌揚的神跡之一,亦因此原故, 一六五六年,波蘭國王發誓將波蘭獻給聖母,尊她為波蘭主保聖人及女皇。

教區團離開接待教區後,便往光明山修道院(Jasna Góra)。當我們在黑聖母朝聖時,卻發生了一件小意外⋯⋯ 

別只顧朝聖而看不見受苦中的基督

在掛着黑聖母的小聖堂人多嘈雜,團員好不容易才擠進去。當中有一法國女朝聖者在聖堂中間暈倒,只見其他朝聖者都忙於拍照,卻無人理會她。教區團醫療組的周雪儀見狀,便立即前去協助,她曾嘗試叫人讓病者離開,但眾人不為所動。擾攘多時,籌委張俊堅唯有大聲疾呼,激動地喊叫著:「這裏有病人,請讓開!」就在這時,全場突然靜了下來;同時,聚集的人群從中間開了一條路,如同梅瑟分開紅海一樣,讓病人的同伴把她抱出來。不一會,聖堂又再嘈雜起來。

雪儀後來分享說她當刻的勇敢是由聖神所推動,而且,在那一刻她明白到這是該做的事,便不顧一切,鼓起勇氣前往協助。阿堅分享感受時表示曾在事後祈禱中哭了,因為他在祈禱中見到聖母痛苦悲傷的樣子,心情沉重。祈禱中他問聖母看見此情景是否很痛苦,然後,慈悲耶穌就在他的祈禱中出現,令他覺得還有希望!在危難中,即使會有痛苦、失望和無力感,但天主的慈悲也同時伴隨著,只是有沒有人願意在危難中協助天主讓慈悲彰顯出來呢? 

到達克拉科夫 接待堂區的歡迎儀式

在克拉科夫,教區團要與其他團體一起入住學校禮堂,住宿體驗跟入住接待家庭完全不一樣,各人之間要互相配合,也體現了良好的團隊精神。同日, 夏志誠輔理主教也來到克拉科夫,出席了接待堂區—— 聖安多尼堂的歡迎儀式。我們亦與不同國家的青年共聚一起,一同全心感謝天主,氣氛溫馨。接待堂區不但提供場地,也提供食物給所有朝聖者,給予我們一個安全及溫暖的空間。

瓦多維采和奧斯威辛 

世青正式開幕前,我們到了天神之后大殿朝聖並舉行彌撒。夏主教在講道中提醒每個團體都有莠子和麥子,所以每人都應有愛德去彼此接納。他說其實莠子跟麥子也在每一人身上,只有見到天主,才能成為麥子。那麼我們應選擇聽天主的聲音,努力成為麥子。

我們亦到訪了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成長及領洗的地方—— 瓦多維采,了解聖人的生活和他的成聖之路。到了晚上,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參觀奧斯威辛集中營紀念館。這個建於一九四○年,曾有系統地進行大屠殺的地方,也是聖高比神父殉道的地方。聖高比神父的事跡再一次告訴我們︰在人類的困苦中, 天主都與我們同行。

夏志誠主教主持的教理講授

每屆世青會期的首三天都有以不同語言來進行的教理講授。今屆的粵語教理講授由夏志誠輔理主教為來自港、澳及海內外廣東話團體主講。每日的主題分別為︰「現在是慈悲的時刻!」、「讓我們自己被基督的慈悲所觸動」、「主!使我成為祢慈悲的工具!」。同時,教區團、港島團及慈青團的朋友也分別於這三天以小遊戲、活動及歌詠來為朝聖者打氣,鼓勵大家踏出修和的一步。

此外,大會也增設了「慈悲之旅」,讓青年們在聆聽教理講授之餘,到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及神聖慈悲的朝聖地,跨越慈悲聖門,擁抱天主的慈悲。

歡迎教宗方濟各

七月二十八日,我們一起前往世青會場(Błonia Park)跟世界各地的青年一同歡迎教宗。教宗方濟各在歡迎詞中提及現今的青年抱持不少夢想及抱負,很想為世界作出改變,但又感到十分軟弱無力。教宗勉勵普世青年接受天主的憐憫,盡力成為衪慈悲的工具。他引用自己行山的例子,指出人生旅途猶如人步行崎嶇的山路時,時常跌倒,但人不應在意跌倒的次數,反而要時常懷著重新站起來再次行走的信念。他解釋人能再次站起來是基於耶穌無限的仁慈及寬恕,不論何時何地祂都願意扶持跌倒或軟弱的人,如耶穌寬恕及扶持伯多祿一樣。因著耶穌基督這份憐憫, 使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及世界。

代表香港在進場儀式中持旗的籌委梁嘉偉表示這次是他第二次參加世青,他能夠與其他亞洲青年在台上十分興奮,而香港能成為普世共融教會中的一分子,也而感到自豪。但他卻發現在台上揮舞中國旗幟的持旗手原來不是中國人,頓感失望和難過,他期望有一天會見到真正的合一與和平臨於中國。

苦路中感受耶穌受難

七月二十九日的苦路禮儀也是在世青會場(Błonia Park)舉行。十四處苦路的默想是以十四處神、形哀矜為基礎,使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有否拒弱小者、罪人於門外?我們是否尊重生命?有否被世上的事物所囚禁?表演者以沙畫、音樂和舞蹈形式表達基督所受的苦難,觸動人心。

教宗向青年人宣講,實踐哀矜是基督徒身份的有力證據。我們不能因怕受傷害,而無視貧窮者、流離失所者,棄他們於不顧,否則我們何以自稱基督徒?教宗指出基督苦難的意義,是祂親自承擔人的一切痛苦,包括肉身及精神上的饑餓、孤獨等,亦因此祂與世上所有遭受痛苦的人緊密相連,在這些兄弟姊妹身上我們看到基督。

教宗最後邀請青年人反思,我們在目睹聖週五苦難後,回到家中應如何生活?我們不應絕望,而要勇於踏上同樣的苦路,因這是充滿喜樂與希望的道路。

來自馬鞍山聖方濟堂的陳洞燊在禮儀後說︰「我覺得自己對天主的那份愛還未足夠。讀大學的時間,我時常忽略了天主,亦忽略了身邊的人。每一處的苦路,使我深深感受到耶穌當時的痛苦和對我們的愛。在默想之中,我回想起在世青前與組員一起做的慈悲行動時看到的情況︰如露宿者所缺乏的關懷,少數族裔難以融入社區的困難等。對我而言,這些經歷將提醒我在今後的生活中好好實踐福音中的訓誨。」

守夜祈禱及閉幕彌撒

七月三十日,各團體青年都背起行裝,揮著旗幟,步行數十公里前往守夜的慈悲營地(Campus Misericordiae)。守夜祈禱時,教宗方濟各回應了敘利亞的情況和戰爭,指我們不應用仇恨與仇恨對抗,而是以人與人之間的互助互愛,並要在祈禱中團結。教宗又指年輕人常喜愛「瞓梳化」,要在舒適中度日,他擔心這癱瘓的態度將摧毁我們。他強調,耶穌是冒險之主,追隨祂就應有勇氣開拓道路。教宗又說有人認為只有被揀選的才能成功,但他則認為我們要開啟我們的心,要相信若我們不付出所有,世界就不會改變。當天主召叫我們時,祂不管我們往日的罪過,祂看見我們能做到的事。教宗希望我們有勇氣教導成年人建設橋樑比城牆更易,我們要建設以天主的愛興建的橋樑。

當晚教宗還主持朝拜聖體禮,點點燭光把不同民族的我們連起,超過一百五十萬的青年共同以祈禱和音樂歌頌基督,祈求聖父臨於我們中間,把克拉科夫的晚上變得溫暖無比。

來自聖若瑟堂的李慧妍表示守夜祈禱中,她最深刻的一幕是表演者模仿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去探望槍擊事件中擊傷他的槍手,並寬恕他。這讓她深深明白到那份愛和感動,寬恕往往比仇恨更難。另外,在明供聖體時,在慈悲耶穌佈景上的心臟位置正正是聖體櫃,當她見到教宗打開聖體櫃那一刻,心彷彿突然停了下來, 感覺像是耶穌與自己融為一體。

翌日一早,教宗方濟各再次回到會場,為普世青年節舉行閉幕感恩祭。教宗在講道時引用了當日福音裡匝凱的故事, 再次提醒青年要勇敢承認和相信天主,因為我們每個人在主的眼中都是獨特和美善的,祂並不在乎我們擁有甚麼,只在乎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因此,無論遇到甚麼困難,祂都會用慈悲的心,寬恕和帶領我們。教宗亦請青年人要懂得愛人和被愛,天主首先愛了我們,我們應愛惜自己,再去愛身邊的其他人。

十九天的克拉科夫世青之旅轉眼間就來到尾聲,感謝天主聖神的臨在,使整個活動都能和平順利地舉行。閉幕彌撒後,教宗宣布下一屆世青將於二○一九年在中美洲的巴拿馬舉行。在兩屆世青期間,願普世青年都能打開心窗,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以言以行實踐天主的慈悲和仁愛,與眾人分享信仰的喜樂。

教區團紀錄組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