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淺談囤積病
於現在的家居住了三十多年,我對同層的鄰居有些認識,雖然不太熟悉住在其他樓層的鄰居,但因為經常在升降機和大堂碰上,所以也會認得他們的樣子。在眾多鄰居中,其中一位伯伯令不少人有特別的印象。
他是一名滿頭白髮的長者,面部沒有太多表情,衣服不太整潔,每次見他都是沉靜的,他跟其他住客也沒有太多交流。
有一天,我出門上班時,在升降機碰見了他,他推着一輛小型手推車, 從上面放着的東西隙縫,可看見裏面全是報紙雜誌,相信他正在把這些東西送去環保回收,以賺取一些金錢。
大廈有一工作多年的清潔女工,她除了做好日常的清潔工作外, 還會把執拾到的紙皮和報紙拿去回收,在工作以外賺取少許金錢。有一次,我在後樓梯棄置廢物時,見到伯伯在那裏徘徊,手上拿着一些舊報紙雜誌,便知道他原來有一習慣,就是拾取住客的廢物,送去回收賺錢,他的行為,使清潔女工的「額外」收入減少。
後來,因為家中需要更換水喉配件,所以要在單位外的一個水錶房內關上水掣。那水錶房的上半部是消防喉轆,下半部是各住戶的水掣。開啟水錶房的櫃門後,令我大吃一驚, 因為裏面放滿雜物,包括舊報紙和雜誌,還有一輛手推車,雜物遮掩了部份消防喉,也重重地壓在水管上, 不但影響住客,也危及消防安全。經過一番觀察後,發現那些雜物是那伯伯擅自擺放的,估計他因撿拾了不少廢物,但送去回收前,又未有地方儲存,於是暫時佔用一些公共空間,包括其他樓層的地方,擺放那些廢物。早前有人曾經向清潔女工和大廈管理員投訴,但是他們束手無策,最後事件被報告至物業管理處。
那伯伯的行為,不但自私,而且對公眾安全構成潛在的危險性。他的行為,跟每天早上在港鐵附近伸手拿取看完之免費報章的行為本質有點相似,都是希望拿去回收商賺取金錢。有人問,那伯伯是否患上囤積病?從表面行為看來不是囤積病,因為囤積病的患者,會不斷收集東西, 不會拋棄或賣出,屬於一種強迫行為。在伯伯的個案中,舊報紙雜誌可換來金錢,是有價值的。雖然他的行為不被界定為精神障礙,但那確是不適當的行為,欠缺公德心,而且沒有從別人方面著想。
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