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禮儀聖事部通函
教廷禮儀聖事部早前發通函,談論彌撒中「平安禮」的宗教意義和相關指引;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試譯通函如下。——編者
1. 「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若十四27)當門徒在晚餐廳相聚時,耶穌就在他受難的前夕,以上述的話,向他們應許了「平安」的恩賜,為在他們心中播下他確實親臨的喜悅。
主耶穌復活後,滿全了自己的應許,就在門徒為怕猶太人而聚集一起的地方,顯現給他們,並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若二十19-23)
基督的「平安」,是他以自己的聖死和復活,所帶給世界的救恩果效。復活的主今天仍不斷把這「恩賜」賜給他的教會,尤其當教會相聚舉行感恩聖祭之時,好能在日常生活中,為此作見證。
2. 在羅馬禮的傳統中,「互祝平安」被置於領受共融聖事之前,是有其特殊神學意義。它的基礎是默觀感恩聖祭中的「逾越奧跡」:復活主基督親臨祭台上給予「逾越」的問安;這與受瑪竇福音(瑪五23)所啟發的其他禮儀傳統,有所不同。
準備領受共融聖事的儀式,是一個表達完備的整體;它的每個環節,都有其意義,構成一個整體儀式程序,使人以聖事方式參與所慶祝的奧跡。
於是,「平安禮」置於作為準備「平安禮」的天主經及其延續經之後,並在擘餅及呼求天主羔羊賜給我們他的平安之前。「平安禮」的舉動,目的是彰顯「平安」、「共融」和「愛德」。藉此,教會為自己和整個人類大家庭,懇求平安合一。同時,信友在領受主基督的聖體聖事之前,互相表達他們在教會內的共融,及彼此間的愛德。
3.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世界主教會議後的勸諭:《愛德的聖事》,交託「禮儀聖事部」考量「平安禮」的問題,好能保障感恩聖祭的神聖意義,及領受共融聖事時的奧跡意義。
「感恩聖事的本質是和平的聖事。彌撒中的平安禮特別彰顯了感恩奧跡的這個幅度。這個記號確實有很大的益處(參閱若十四27)。在這個處處充滿恐懼與衝突的時代,互祝平安就顯得特別有意義,因為教會愈益意識到她有責任為自己、也為整個人類大家庭求得平安與合一的恩典祈禱……我們因此可以理解,為何在舉行禮儀中互祝平安時,常會很感動。儘管如此,在世界主教會議期間,曾討論到對平安禮的手勢應有適當的限制,避免因過於誇張而導致信眾在領受聖體前某種程度的分心。應該記住,在保持禮儀的正確精神下,有節地行平安禮,例如僅向身旁的人互祝平安,這樣做,一點也不失去平安禮的意義。」(《愛德的聖事》49號)
4. 教宗本篤十六世更指明「平安禮」及「互祝平安」的真正意義,強調這儀式顯示出基督徒以祈禱及見證,作出貢獻,以紓緩今日人類極度紛亂的焦慮。
在這光照下,教宗本篤十六世重新呼籲,要保衛「平安禮」,並使這禮儀舉動,充滿宗教意義和有所克制。
5. 「禮儀聖事部」按教宗本篤十六世的要求,於二○○八年五月,徵詢了各主教團的意見,有關於是否把「互祝平安」保留於領受共融聖事之前,如同現時所做的一樣,或移往另一處,好能改善對「互祝平安」的了解和舉行。經詳細反省後,為免在《羅馬彌撒經書》引進結構上的改動,把「平安禮」保留於羅馬禮的傳統位置,是適當的。
為更完善解釋「互祝平安」的內涵,及協調過分的表達,以免參禮會眾在領受共融聖事前引起混亂,遂提供了以下實用的指引。
6. 這是重要的:如果信友不能以他們的禮儀舉止,鑑賞和活現「平安禮」的真實意義,那麼,便會削弱基督徒有關「平安」的概念,並阻礙他們有效益地參與感恩聖祭。
因此,連同以上「反省」作基礎,為提供適合的要理教導作出一些指引,謹提出以下建議,給各主教團作明智考量:
(a) 要清楚和肯定表明,「平安禮」和「互祝平安」在感恩祭中,有著祈禱的深切意義。
在彌撒中,參禮者適當地互祝平安,使該儀式更富有意義,並更能圓滿地表達出來。
這說法是完全對的,只要不是邀請信友「機械式」的互祝平安。
如果預知因特殊情況,「互祝平安」不能正確地進行,又或因某些境況,從教育的考量,是不明智的,便可省去「互祝平安」,甚或有時應該刪去。
應重申《羅馬彌撒經書》的禮規:「如果適合,執事/主祭:請大家互祝平安。全體按當地習慣,與鄰座互祝平安,以表示和平、共融和愛德。主祭給執事或輔禮人員互祝平安。」(128號)
(b) 以上述觀察為基礎,建議各主教團在相關地區出版《羅馬彌撒經書》(第三版)的譯本時,或將來再出版時,可以考慮是否要改善以往所訂下「互祝平安」的方式。例如:經多年經驗,在某些地區,曾採用通俗的問候方式者,可考慮改以更合宜的舉止取代。
(c) 無論如何,在「互祝平安」時,必須避免以下的濫用:
-加入「平安歌」,這是羅馬禮所沒有的;
-信友離開座位去互祝平安;
-司祭離開祭台去給一些教友互祝平安;
-在某些場合,例如在復活節、聖誕節,或施行洗禮、初領聖體、堅振、婚姻、晉秩禮、修會發願禮,及殯葬禮,利用「互祝平安」的機會,去表達「恭賀」、「祝願」或「慰問」參禮者。
(d) 邀請各主教團,要為羅馬禮中「平安禮」的意義,及其在舉行彌撒聖祭時的正確舉止,提供禮儀要理講授。
為此,「禮儀聖事部」已在這信函中,提出了一些有用的指引。
7. 「祈禱律」與「信仰律」的密切關係,必須伸延於「生活律」。
今日,天主教徒的一項重要本分,是建設一個更公義平安的世界;這是緊隨著有關「平安」的基督徒意義的更深入了解,且靠賴各地方教會,認真地迎向和懇求「平安」的恩賜,並要在舉行禮儀時表達出來。在這事宜上,必須強調並催促採取有效和進取的步驟,因為我們參與感恩聖祭的素質有賴於此,並同樣有賴我們有分於真福八端中所示,作為締造「和平」的人和「平安」的使者(瑪五9)。
8. 總而言之,謹敦促主教們,及在他們的指導下的司鐸們,小心考量以上的觀察,且要在靈修及禮儀培育中,加深有關彌撒聖祭中「平安禮」的靈性意義,並要給予信友合宜的要理講授。
基督是我們的「平安」(弗二14);這神聖的平安,由先知和天使所宣布,並由基督通過自己的逾越奧跡,帶給世界。
在禮儀慶典中,我們懇求、宣講和傳遞復活主的平安,甚至藉此把人的舉止,提升到神聖的境界。
(教宗方濟各於二○一四年六月七日批准和認可這由禮儀聖事部所準備的信函內容,並命令頒告。)
禮儀聖事部
2014年6月8日五旬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