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毒諮詢文件沒有告訴你的事

期數
3678
刊登日期
2014.08.15
作者
李緹瑩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17 日

作為一個從事青年工作超過二十年的社工,對於去年九月禁毒常務委員會公布的社區驗毒諮詢文件當然極度關注,其中一大疑問就是香港對青少年濫藥的政策幾時由二○○八年律政司黃仁龍司長在青少年毒品問題專責小組報告的前言倡議:「要徹底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關懷文化」,轉變到現在參考瑞典模式的零容忍政策。委員會未有就五年間政策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作解說,以上疑問在諮詢結果公布仍未得到解答。

還有一個更大的疑問,就是整份諮詢文件的立論建基於濫用藥物資料中央檔案室(以下簡稱檔案室)所呈報的數據,但當中並不包括檔案室由成立以來一直都有重點分析的濫藥原因數據。當嘗試在委員會的網頁找答案,卻發現相關資料整理得很好,甚至可找到二千年前的數據,對於二十一歲以下青少年濫藥的原因,禁毒常務委員會主席石丹理博士在他二○○七年撰寫有關青少年濫藥的文章(註)強調青少年濫藥主要是因為「受到同輩朋友影響/想和同輩朋友打成一片」及「出於好奇」;當比較相關數據不同年份的變化,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結果:一、因「受到同輩朋友影響/想和同輩朋友打成一片」而濫藥的百分比由一九九八年60.5%跌至二○一三年54.1%,跌幅約一成;二、因「出於好奇」而濫藥的百分比由一九九八年38.7%跌至二○一三年28.4%,跌幅約三成,這兩個原因皆出現明顯滑落,相信是因為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在社區教育工作,讓青少年對毒品有正確認識。

但比較數據同時發現一個令人擔憂的資料,就是因「解悶/情緒低落/焦慮」而濫藥的百分比由一九九八年27.1%上升至二○一三年54.1%,上升大約兩倍,這個升幅確實驚人,但鮮有人提及,連石博士在他○七年的文章也未有提及,在檔案室的英譯版情緒低落是 depression,意即抑鬱,即這個原因絕對與青少年精神健康有關,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在這幾年一直備受關注,在前線經驗裡,他們透過濫藥去面對情緒困擾也不時出現,在外國也有豐富的文獻去研究精神病與濫藥的共生關係。可是,在諮詢文件這種共生關係被約化為濫藥導致精神病,完全沒提及情緒困擾是濫藥的主因,委員會如認真對待這個數據,應參考石博士○七年的文章,當中提及政府在解決青少年濫藥的問題策略上不應嚇怕青少年,而是要明白青少年的需要,社區驗毒絕對不是回應因情緒困擾而濫藥的青少年之良方妙藥。

註:D. T. L. Shek, “Tackling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in Hong Kong: where we should and should not go,” 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vol.19, no.7,pp.2021-2030, 2007.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