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年教友總會工作坊

期數
3678
刊登日期
2014.08.15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17 日

堂區牧民議會的議員有甚麼使命?

梵二的教會憲章如何幫助議會去履行自己的使命?

教友總會於今年五月至七月期間,分別為八個總鐸區舉辦了四次工作坊(每次內容相同),主題是「從《教會憲章》看牧民議會」。

是次工作坊緣起於教友延續培育委員會的建議:由教友總會負責推動梵二大公會議文憲的《教會憲章》。

培育委員會的成員蔡惠民神父與教友總會培育組合作,籌辦了這個工作坊,希望信友不只在知識層面上被動的「聽講座」,更希望幫助參加者將梵二的精神,應用到具體的信友及堂區生活中。

由於堂區(牧民)議會(下稱「議會」)的幹事、評議會成員及教友領袖是堂區的中堅份子,如果他們能將梵二後對「教會」的認識和反省,應用在「堂區牧民議會角色及使命」上,他們可帶動堂區生活及教友生活的轉變。

這次工作坊以堂區團隊為報名單位,以加強堂區的凝聚力,並有助日後他們在堂區的工作。工作坊設兩節短講,第一節短講為「梵二後的教會觀」,由蔡惠民神父主講(首次工作坊由楊玉蓮博士主講);第二節短講為「從架構式的議會到使命式的議會」,由教友總會的執行秘書關愛華或培育主任梁詠霞主講。

工作坊上,短講外亦有個人反思、堂區討論及分享時間。

蔡神父先概述了梵二前的教會觀:教會強調自身的體制及架構,教會差不多等同於「金字塔式的架構」,教友沒有甚麼角色可言。梵二期間,教會重新反思其本質及存在意義,教會憲章開首就指出「教會是奧蹟」(第一章)。蔡神父從三個角度分享梵二後的教會觀,希望這能與「有型的組織、聖統制」的教會觀,互相補足。

第一,教會是「基督身體」(參教會憲章7),教會的不同成員猶如基督的肢體,各肢體互相協調及配合,卻同屬一個身體。這是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團體,是一個多元而合一、分工協作的團體。大家發揮不同的神恩,藉不同的職務、參與,服務同一的使命,彼此不用比較或競爭。

第二,教會是「天主子民」(參閱教會憲章33),這特別強調教會內的每一位成員,都因聖洗聖事而成為天主的子民,享有平等的地位,沒有尊與卑、高與低的分別。而工作坊內亦介紹了一個開放式的「同心圓」圖像,指出教會具有開放的特性,一方面歡迎不同的人加入教會,但另一方面教會內的人也努力走出去,向世界傳揚福音。

第三,教會是「普世救恩的聖事」(參天主教教理775條)。蔡神父指出聖事有三個層面:實效、行動和標記。教會與天主親密結合,但同時教會又成為人類與天主結合的聖事。教會在此世界向人展示天主的救恩(行動),但也讓普世人藉著教會而獲得救恩的效果(實效),而這實效是可以讓普世人看見(標記)。(待續)

• 教友總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