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教育:天主教學校的身分所繫

期數
3681
刊登日期
2014.09.05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07 日

當二○一一年「法團校董會」的官司塵埃落定後,香港天主教會二百多所津貼中小學如何繼續秉持其天主教的辦學理念,確保其天主教身分不墜,無疑是我們的大懸念和關注焦點。

天主教學校教育特色是向青少年展示的一套天主教價值觀,讓他們找到耶穌和祂指示的生命的道路。在天主教學校內,最重要和直接的天主教價值觀的載體是「宗教教育」。本港天主教學校的宗教教育定義相當寬鬆,可以包括《聖經》和宗教知識、教理教育、倫理道德教育、心靈教育、生命教育和價值教育等範疇,但全部都以天主教信仰為基礎。天主教學校的宗教教育有廣狹兩義:廣義的指滲透了天主教價值觀的整個學校生活,包括正規、跨學科和隱蔽等全部學校課程;狹義的則專指學校正規時間表內,每週一至兩節的「宗教科」。

換言之,天主教學校身分的強弱體現在其宗教教育的表現,而其表現則取決於相關的組織制度與人事兩方面的質素。組織制度上,五項核心價值(真理、生命、愛德、家庭和義德),已寫進學校法團校董會的章程內,成為學校需要持守的理念。但是,如何保證這些崇高的目標日後不會成為一紙空文?

每所學校必須由一位熟識天主教教義、辦學理念和宗教教育的老師,出任「宗教教育統籌主任」的專職,其權責最好是副校長或接近的職級,負責推動校內廣義和狹義的宗教教育的「護法」工作,即具備規劃、推動和監察等功能的策導與守護職務,協助校長統領全校的宗教教育,落實天主教學校的辦學理念。

學生認識天主教信仰最直接和全面的渠道是課堂上的宗教科。二○○六年,教區因應時代需要而著手策劃、出版一套自幼兒園至高中的宗教科課程;同年成立「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編寫全套教材:《星光系列》的教科書,此舉為優化宗教科質素邁出重要的一步。

其次是人才問題。現時宗教科教師的人數和專業資歷,質與量都有待大力提升。如果學校不容易招募合適的人選,那麼,在職培訓便顯得非常關鍵。除了繼續倚賴教理中心和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舉辦的培訓活動外,更祈盼於未來,在天主教大學開辦宗教教育的教師文憑課程、與海外天主教大學合辦各級的教育學位課程,以及成立宗教教育研究中心以聚結專家學者和善用他們的貢獻,務求為天主教學校的宗教教育育才和儲才。這些進修機會也可有利現時學校的「牧民助理」提升其資歷,以增強此職位的認受性及功能。

當人才培訓的措施到位時,可要求所有宗教科教師必須有相關培訓,甚至「專科專教」,及中央安排定期到校對廣義宗教教育的監察,以清楚展示天主教會對學校的宗教教育的重視和承擔。這項遠景也是我們的願景和使命,否則,一所天主教學校又何異於其他的學校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