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自在】職業不分貴賤?

期數
3681
刊登日期
2014.09.05
作者
徐頌文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07 日

與清潔工人傾談,經常會聽到這句說話:「讀書少,就只有做這些工作。」有在學子女的工人更會補充一句:「希望兒女們學業有成,將來就不用像我們這般辛苦。」

在香港,清潔工作確實是一份苦差,不僅工資低(根據政府統計處二零一四年第一季的《工資及薪金總額按季統計報告》,一般清潔工人的平均每月薪金為港幣七千五百九十五元,為整體平均每月薪金一萬三千九百一十二元的五成四六)、易勞損(根據職業安全健康局「清潔從業員之職業安全健康狀況」問卷調查的結果,三成四九的受訪清潔工人出現職業健康問題,以肌肉或筋骨勞損最為普遍,而根據該局「物業管理行業之職業安全健康狀況」問卷調查的結果,分別有三成二三、二成零四及一成八三的受訪清潔園藝從業員為腰背疼痛、下肢肌肉疼痛及上肢肌肉疼痛所苦),而且厭惡性高──就工作性質而言,清潔工人經常要頂著當空烈日或冒著漫天風雨,於臭氣薰天又蚊蟲滋生的環境清理源自我們但我們卻避之則吉的垃圾與穢物;就社會地位而言,清潔工人僅由於他們的職業而不受尊重,甚至被無故嫌惡、侮辱。不止一次耳聞目睹有家長於清潔工人面前如此「教導」子女:「你再不用功讀書,難道將來想當『垃圾佬』/『垃圾婆』?」彷彿清潔工人(或其他基層工人)都是因為年少懶惰而落得如斯下場。

的確,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概念,其積極意義固然無庸置疑,但我們不應將每人的際遇(如學業、事業、貧富)約化為純粹個人的問題,更不應以職業社會地位的高低將損害基層工人權利及尊嚴的舉措合理化。相反,學問愈多、職位愈高,愈應善用自己的才幹及權力為處於弱勢的人謀求福祉,因為「大學之道」,就在於「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可惜,觀乎社會現況,殘民自肥的大有人在,扶助弱小的則鮮有所聞。

以部份政府清潔服務承辦商為例,管理階層算盡機關將用於工人的支出(包括工資、福利、補償及設施)最小化以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而政府官僚則只著眼於自己的安逸,對工人所面對的種種不公平待遇置若罔聞,結果是工人整天辛勞工作之後仍要兼職以維持生計、用膳時間因向安坐辦公室的管理人員報到而買少見少、工作年資及按工作年資計算的勞工權利因承辦商輪流更替而消失殆盡,就是一個小小的休息室或更衣室也是求之不得,向資方或有關政府部門反映還要承受被秋後算賬的風險。

每當發佈公開考試成績或學校收生結果,高官名人循例發表諸如「行行出狀元」、「職業不分貴賤」的勉勵說話,然而,如在上者不體恤在下者,此等冠冕堂皇的說話只是一堆自欺欺人的空談。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港島)供稿 http://dpcwhki.hkccla.org.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