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謙誠自若
今日的社會, 由於資訊發達, 很多人不單有較高的學歷, 且他們亦可從不同資訊中學到不少新知識。因此,不少人常以「達人」自居。其實,這種風氣或文化意識常使人感到只有自己的看法或態度才是最好的,還常以此來貶抑其他人。實際上,這才突顯了自己不穩健的自我價值。試想想:如果一個人經常吹噓自己如何能幹、如何掌握資訊、如何有洞見;在受眾心裏只覺得這個人內心的空虛,他希望以這些來肯定自己,卻讓這種生活態度揭示了自己的不足及無助!一個自以為是、自我抬舉的人,是很難接受自己的不對、並願意承擔。如此,他以為人人都會讚賞他;實在地,其他人心裏只會感受到他的自卑和可憐 !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 主耶穌在一個宴席中,訓示了我們生活上應有的謙誠自若。當主耶穌進入一位法利塞人家中作客時, 「他們都留心觀察他」(路十四1)。他們以這種態度看耶穌,是想考驗祂在安息日對病人會有甚麼回應? 然而,主耶穌卻從這個患水臌症的際遇中隱喻了這些會眾對地位及尊榮的貪婪渴求。這些人常以「法律主義」看自己的生活條件;因而,他們忘記了其他人的需要。因此,當主耶穌問他們:「安息日許不許治病」時( 路十四2) , 他們便默然不語( 路十四3) 。因為, 他們正處於兩難的局面:法律上,是不准許;但在人情上,又可如何處理呢?在這個矛盾之中,他們惟有選擇對自身有利的事:爭坐首席。如此,他們便能感到安然無恙了 !
主耶穌卻知道他們的心意,故此,祂對他們講了這個宴席的比喻,藉此使他們明白甚麼是最重要的 !在一個宴席中,每一位被邀請的都是重要的;但是,誰才是他們中最重要的呢?因此,他們希望能坐首席,以表示自己的尊貴。然而,他們又用甚麼標準來審斷呢?這是否有關地位及榮譽的問題?事實上,這就是在俗化世界中所追求的 !人活世上, 是否只為滿足物慾的渴望、這樣的渴望是否真的能得到滿足?當人得到權力、地位、名譽時,他會否感到滿足,或是展開另一次的追求?此外,當人得到這些滿足之後,他們是否喜樂、且充滿祝福?若然, 你真的處於這種境況中,也許需要再三反省生命的意義!
主耶穌卻對他們說:「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 凡貶抑自己的, 必被高舉」( 路十四11)。如此, 主耶穌為我們揭示了生命真正的價值。但是,這種生活態度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因為, 這不是憑個人的能力,而是藉著對天主許諾的忠誠。「人望高處、水望低流」是人之常情,試問誰不願意生命豐盛、生活愉快!但是,問題在於我們如何達到這目標,而這目標是否只限於俗世物質的層面, 會否在精神生活的領域也能得到? 主耶穌提出的「高舉自己」,也就是指出人心的驕傲和自大。試問當代社會的「批評」文化背後,有沒有包含個人的自我反省?這實在是相關的,社會帶給個人不同的意識形態,而個人的取向亦決定了社會所走的路線。從來沒有一個政府會完全與民為敵,它總有一些支持者,他們只以所選取的意識形態為他們生活的支柱。
因此,主耶穌的「貶抑自己」,就是鼓勵眾人放棄為個人謀求利益的心態,改為以他人為生活的目標,透過愛德的分享, 使眾人都能得到所需,眾人都能分享天國的溫馨和甜蜜!我們所「高舉」的並不是自己的個人成就,而是藉著我們在生活中的付出, 光榮天主!因為,藉著十字架的高舉, 眾人便能歸向這位熾愛的受傅者。故此, 主耶穌說:「你幾時設筵,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如此, 你有福了, 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 路十四13 )。當我們不再追求個人的名譽、地位、尊嚴時,生活的一切均較容易及較多可能性。我們所想的並不是追求或鞏固個人的事業或尊榮,而是謙誠自若地為主耶穌服務,效法祂為人類所作愛的犧牲,讓更多人能分享天主的愛,我們便能在主內欣喜若狂,因為天國已不遠矣:「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路十四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