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奧運村跨宗教中心
(天亞社編譯)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八月五至二十一日舉行期間,一位神父受委任聯合管理在選手村內成立的跨宗教中心。
一位頸上掛著木製十字架的青年義工路過, 他頭戴棒球帽,身穿籃球衣, 手裡拿著鈴鼓。傳教士問: 「你是音樂家嗎?」青年回答:「是的。我演奏派對森巴。我的樂團叫『百分百的愛』。」傳教士續說:「有一位我認識的,都是百分百的愛:天主!」當傳教士嘗試傳達基督的信息,一個對話展開了。這暫時來說是一種訓練。
「我們的目標不一定是使人皈依。」
整個七月,從堂區、神學院和社交媒體招募的二百名教友義工,接受了由傳教機構「新行動」與里約熱內盧教區合辦的培訓。八月五日開幕的奧運會舉行期間, 他們將在各場館附近,向遊客、訪客及運動員傳教。
這行動將採用該機構為二○一四年世界盃而制定的模式。訓練總監斐理伯(R. Felix)稱:「那次經驗大獲遊客的好評。為這次奧運會,里約熱內盧教區請我們做同樣的事。」
當地二十歲的修生凱南(Cainan)表示:「我們的目標不一定是使人皈依。我們想向不認識天主教的人介紹天主教文化,這信仰文化在這裡是極其重要的。我們並會回應任何發問者的需要。」
斐理伯說:「這是為參加奧運會的精神遺產」,同時「給予被排斥者一點東西」。
里約奧運會的教區代表萊寧神父(L. Lenin)指出:「整個城市都在主辦是次盛事。我們希望給里約人留下更富人性的遺產。」
開展項目照顧弱勢
為了這屆奧運會,地方教會與德國和意大利的慈善團體合作,由後者資助由巴西地方教區管理的項目,例如十七個德國組織已向十四個項目提供為期兩年的資助,針對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包括貧困兒童和性工作者。
萊寧神父解釋:「我們希望給予被排斥者─未能參與奧運的里約居民─一點東西。」他也提起教會幫助維拉蒙扎居民的「原始」角色,那是位於里約熱內盧西部巴拉區奧林匹克公園郊區被夷為平地的貧民窟。
經過部份居民、神父和社運人士的強大動員,市政府已在瓦礫上重建貧民窟的基礎設施和約二十所住屋, 小聖堂並未受損。
萊寧神父強調:「像在倫敦所做的,教會想要強化責任和投入的動力,這應是奧運遺產的一部份。」他與一位猶太教拉比聯合管理選手村內的跨宗教中心。該中心體現著運動員中最廣泛信仰的五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佛教和印度教。二十位神師─每個宗教四位─在賽事期間迎接運動員和為他們提供「屬靈支援」。
里約熱內盧總主教騰佩斯塔樞機(O. Tempesta) 將分別在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 於該中心主持兩台彌撒。在平時的主日,教會計劃在遊客集中的城南區,以不同語言舉行彌撒。
來源:《Global Pu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