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德蘭修女本主日封聖

期數
3785
刊登日期
2016.09.0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9 月 04 日


 

 「仁愛傳教修女會」是加爾各答真福德蘭修女在一九五○年於印度加爾各答創立的傳教女修會。修會的宗旨是全心盡力、不望回報地服務窮人中最貧窮的人。現在大約有五千多位修女分佈不同國家的七百六十二個會院中工作。而香港的兩個會院分別設於旺角花園街及深水埗南昌邨內,有十多位修女為有需要的貧民服務。

「仁愛傳教修女會」的誕生始於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 真福德蘭修女在往印度的大吉嶺(Darjeeling)避靜途中聽到主耶穌向她召喚,她述說那是天主給她的一個「召喚中的召喚」,就是服務在赤貧人當中的耶穌,紓解祂對愛和人靈的渴求,以彰顯天主對人深邃的愛。

於一九五○年十月七日,「仁愛傳教修女會」獲得羅馬天主教會正式批准成立。初時成員共十二人。這日為「仁愛傳教修女會」是「感恩日」,每年都以全日「明恭聖體」以謝主恩。同年八月廿二日第一間垂死者之家在印度的Kalighat 成立。

修會於一九五九年五月廿九日則在印度Ranchi 成立了加爾各答以外的第一間會院。

隨著時代進展及在聖神的帶領下,「仁愛傳教修女會」不斷擴展。

「仁愛傳教修女會」在香港

「仁愛傳教修女會」在香港的服務始於一九八三年。於一九八三年一月十七日,「仁愛傳教修女會」在旺角花園街一個唐樓單位建立了第一個會院,由已故的胡振中樞機祝聖。當時首批為香港服務的修女包括 M. Dorothy(院長)、M. TobitM. Maria GorettiM. Maria Paz

修女當時的主要服務是探訪病弱貧困的人,在瑪利諾修女的協助下,往探訪在黃大仙區病弱貧困的人士。另外,仁愛傳教修士會的修士又介紹修女們認識在「露宿者之家」投宿的人士,他們多是年老的無家可歸者。除此之外,修女們亦往醫院探望病人。

由於M. Paz 是菲律賓修女,她集合了一些菲律賓教友組成聖母軍,後又往探訪在難民營的越南難民。

隨著時間過去,「仁愛傳教修女會」亦擴展在香港的服務,除探訪病弱貧困的人士外,更每星期兩次到油麻地天橋下派送三文治及熱湯給在天橋下露宿的人。每遇上老弱貧病者,修女會嘗試替這些人尋找容身之所。可惜,當時的社會服務制度規矩條文繁多,把這些人士摒於門外,又或要他們輪候一段頗長的時間才可獲得安置。

在一九八四年八月,修女碰上第一位病人——在「梁顯利社區中心」門外的李成。她們把他送到醫院,但當他出院時,修女們卻找不到地方讓他棲身。「伸手助人協會」的畢尚華神父仁慈地借出他們在順利邨的一所房間給李成棲身;自此修女們每天到那裡照料他。同年十一月,他因癌病去世。由這次經驗,修女了解到設立院舍服務的需要。

德蘭修女在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三十日蒞臨香港時,向當時的港督尤德陳述了「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服務狀況及所遇到的困難。一九八五年初,修女們獲准使用位於長沙灣的一個空置軍營,作為收容窮人及露宿者之用,這就是「仁愛之家」(Home of Love)。修女們為「仁愛之家」奉獻感恩祭,由鄧以明總主教主禮。「仁愛之家」是「仁愛傳教修女會」在香港成立的第二個團體。

當時「仁愛之家」的第一個軍營可收容約四十人, 但由於需求日增,故在一九八六年當德蘭修女過境香港往馬尼拉時,便向當時的港督要求增撥多一個空置的軍營。當時的助理輔政司霍德接見了她,在了解修會的困難後, 便把第二九九號軍營也交給修會使用。一九八七年三月廿八日,胡振中樞機及襄禮陳志明副主教祝聖了長沙灣第二九九號軍營的「仁愛之家」,該處共收容了近六百人。

在一九八九年政府要發展長沙灣軍營的土地,作為興建公共屋邨之用。從一九九○年四月始,「仁愛之家」便遷至南昌邨。修女們除了如常探訪有困難的家庭,包括籠屋人士、照顧散居各處的露宿者及為他們提供食物,和探訪醫院的獨居病人外,還為社工轉介的失業貧困人士提供免費膳食和住宿服務。南昌邨的「仁愛之家」有男女兩個獨立宿舍,可容納五十名宿友,並每天供應五十至九十位外來有需要者的膳食。

在九十年代,遷移到香港的新移民不斷增加,深水埗是他們聚居的區域之一。有些新移民的兒童未能應付學業,父母亦負擔不了支付坊間的功課輔導服務。修女們得悉他們的需要後,便於一九九六年開辦免費功課輔導班。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香港最具歷史意義的一天。英國政府結束在港的管治,將香港交回中國,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這一天零晨一時三十分,修女們收到回歸後的第一個電話,是德蘭修女及她繼任人尼爾瑪拉修女(M. Nirmala)的來電,說:「歡迎回歸祖國!」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是「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一個難忘日子。親愛的德蘭修女返回天鄉。修女聚集在小聖堂朝拜聖體直到她長埋地下的那天。九月十二日,胡振中樞機在主教座堂為德蘭修女奉獻了特別的感恩祭,參禮人數超過一千五百人。

由於不斷有宿友要求認識天主教信仰,修女便在二○○○年為「仁愛之家」的宿友及附近的貧民開設慕道班。他們當中有很多成為「仁愛之家」的義工。

二○○一年「仁愛傳教修女會」重新劃分地區工作, 在香港所屬的區域「聖母領報」劃分多一個新區域「聖母曉明之星」,新的區域包括日本、韓國及蒙古。由M. Jane Paul修女出任新區域的第一任區會長,而「聖母領報」區域則包括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及柬埔寨。

二○○一年六月九日「仁愛傳教修女會」收到一份禮物,就是香港賽馬會為「仁愛之家」進行翻新工程,開支達三十萬港元。

德蘭修女的中國夢

到中國大陸為貧苦人服務是德蘭修女生前的一大心願,在二○○五年六月至七月,接替德蘭修女的尼爾瑪拉修女等訪問香港。她們聯同區會長修女M. Lucina 到中國大陸考察,研究在中國內地設立會院的可行性。

二○○六年「仁愛之家」為區內貧窮的兒童開設結他班。二○○七年八月廿五日「仁愛之家」開辦了「媽媽班」,學員都是「功課輔導班」兒童的母親,多是新移民。初時只有四名學員,現在已增至百多名。

二○○九年九月十六至廿一日「仁愛傳教修女會」的第三任總會長普雷馬修女(M. Prema)到訪香港,這是她在二○○九年成為總會長後,第一次出訪香港區域,首站是台灣,而香港則是行程的第二站。普雷馬修女除了解修女們在香港的服務情況外,亦往訪湯漢主教。

回看在港服務

以下是仁愛會修女回看在港服務—— 

我們在香港服務的這些年來,就如我們會祖德蘭修女所說的「只是汪洋中的一小水滴」。我們只有在旺角花園街一唐樓單位和在南昌邨內一所同時可容納五十至六十位無家可歸者的宿舍,為他們提供免費的住宿和膳食服務, 邀請他們協助日常維持宿舍運作的工作,如清潔、簡單廚務,或維修等。因為我們相信適量的工作能展示人性的尊嚴,亦有助這些兄弟姊妹避免陷於生活問題的纏繞。我們也邀請一些對天主教信仰有興趣的兄弟姊妹參加慕道班, 他們是否成為天主教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另一正面的生命價值觀,以平衡他們以往在生命中所遇到的負面經驗,讓他們知道愛是常在的,生命是充滿希望和光明的,不是獨自孤獨去面對的。

我們有位宿友是位毒販,殺過人,曾被判死刑,經多次審判後,被判緩刑,遣返香港,無家可歸,由社工轉介來到「仁愛之家」。當他初到「仁愛之家」時,沉默不語,因他覺得「仁愛之家」的院舍設計再次喚起他在牢獄的記憶。在「仁愛之家」一段日子後,修女和義工對他的關愛使他打破沉默,走出內心的孤獨,後來更有興趣認識天主教信仰,領洗成為教友。在「仁愛之家」我們遇到不少像這位宿友的兄弟姊妹,他們是香港社會的草根階層, 由大陸來港的新移民甚或是曾走上歧途的人,在人生旅途上遇上重創,失去方向。來到「仁愛之家」,他們身心靈得到休息和治愈,重拾面對生命的勇氣和信心,有些更領洗加入上主的羊棧。

我們的貧窮人中,有不少是從中國大陸來港的新移民,他們在最徬徨無助的情況來到「仁愛之家」,等候社工協助。有時當修女探訪一些家庭,他們都十分感謝修女在他們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候扶他們一把,他們當中更有些成為公教家庭。這就是我們修會的使命之一,為這些貧苦的兄弟姊妹在最困難的時刻,提供即時的援助。

服務窮人 傳遞主光

我們的服務亦喚醒一些人對貧窮人的關顧,他們當中有透過捐款,捐贈日用品、食物或家具,有些更出錢出力,抽空到「仁愛之家」做義務工作。透過義工服務,香港社會幸福的一群與較不幸的一群因著「愛」而相遇。相遇的結果就是無論是施贈的或接受的都得到愛的祝福,在他們的生命裏或靈性上有著正面的影響。

曾有位「仁愛傳教會」的修士向德蘭修女表示不滿意他被安排的使徒工作,因他認為主是召叫他去服務痲瘋病人,德蘭修女回答他說:「主不是召叫你服務痲瘋病人, 而是主耶穌!」我們會繼續跟隨德蘭修女的教導,透過我們的四個聖願:神貧、貞潔、服從和全心全意的服務,以喜樂、信賴和完全奉獻的精神,把主耶穌帶到貧窮人中最貧窮弱小的一群裏,以紓解祂對人靈愛的渴求。

資料取自仁愛傳教修女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