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沒有悔罪的「修和」

期數
3785
刊登日期
2016.09.02
作者
李卓賢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9 月 04 日

早前,湯漢樞機在《公教報》撰文,闡述其對中梵關係前景的看法,引起教內熱議,更催生了一些評論、猜測。有別具用心的人甚至散播謠言,稱湯主教在文章裡批評有人「質疑教廷官員或教宗本人違反教會的原則,發出詛咒與謾罵,目標指向教廷具體官員,甚至將矛頭直接指向當今教宗」是針對同樣關心中國教會的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一直關心國內教會的朋友都會明白,湯樞機所指的,是部份立心不良的內地網民。然而,此等人士企圖挑撥是非, 轉移視線,向湯樞機潑墨之外,也弄得陳樞機需要發聲明澄清,這些人行徑目的令人費解。可是,我們卻由此窺見,「中梵協議」確是國內政府利害所在,簽訂與否,當中人士仍有分歧。否則,不必有人刻意造謠,以圖製造分化。

記得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二〇〇七年致中國教會的信中指,「在中國的天主教會是普世教會、基督的教會的臨在」、「共融與合一是天主教會的基本和使其完整的因素」。但就刻下國內教會的景況而言,因著政權促使,現實的政治環境,與政府的宗教政策,不僅令國內的弟兄姊妹難以實踐整全的信仰、過正常的教會生活;世俗的力量更帶來軟弱和罪惡, 對教會造成極大的分化,引致國內的教會分裂成為所謂的「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

為國內教會長遠的牧養而言, 交談、溝通,實屬必需;然而,當作出「協議」,甚至「建交」,就必須考慮談判桌上的另一端,是否可信。

暫且不談國內,只看香港:政權伸出的無形之手,不是已直接干預香港了嗎? 遠的不說,就簡單數列一下就近月發生的事情:正在投票的立法會選舉有人被剝奪參選權、有候選人感到安全受威脅退選; 「港獨」話題甚囂塵上,梁振英與吳克儉卻明令禁止學生討論,甚或建議學校「報警處理」云云⋯⋯這就是政權承諾港人的「五十年不變」?這就是說好的「一國兩制」?回看國內教會,多年的壓迫,壓迫者何以仍未悔罪?還有懸而未決的冤案? 

早前,湯漢樞機在《公教報》撰文,闡述其對中梵關係前景的看法,引起教內熱議,更催生了一些評論、猜測。有別具用心的人甚至散播謠言,稱湯主教在文章裡批評有人「質疑教廷官員或教宗本人違反教會的原則,發出詛咒與謾罵,目標指向教廷具體官員,甚至將矛頭直接指向當今教宗」是針對同樣關心中國教會的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一直關心國內教會的朋友都會明白,湯樞機所指的,是部份立心不良的內地網民。然而,此等人士企圖挑撥是非, 轉移視線,向湯樞機潑墨之外,也弄得陳樞機需要發聲明澄清,這些人行徑目的令人費解。可是,我們卻由此窺見,「中梵協議」確是國內政府利害所在,簽訂與否,當中人士仍有分歧。否則,不必有人刻意造謠,以圖製造分化。

記得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二〇〇七年致中國教會的信中指,「在中國的天主教會是普世教會、基督的教會的臨在」、「共融與合一是天主教會的基本和使其完整的因素」。但就刻下國內教會的景況而言,因著政權促使,現實的政治環境,與政府的宗教政策,不僅令國內的弟兄姊妹難以實踐整全的信仰、過正常的教會生活;世俗的力量更帶來軟弱和罪惡, 對教會造成極大的分化,引致國內的教會分裂成為所謂的「地上教會」和「地下教會」。

為國內教會長遠的牧養而言, 交談、溝通,實屬必需;然而,當作出「協議」,甚至「建交」,就必須考慮談判桌上的另一端,是否可信。

暫且不談國內,只看香港:政權伸出的無形之手,不是已直接干預香港了嗎? 遠的不說,就簡單數列一下就近月發生的事情:正在投票的立法會選舉有人被剝奪參選權、有候選人感到安全受威脅退選; 「港獨」話題甚囂塵上,梁振英與吳克儉卻明令禁止學生討論,甚或建議學校「報警處理」云云⋯⋯這就是政權承諾港人的「五十年不變」?這就是說好的「一國兩制」?回看國內教會,多年的壓迫,壓迫者何以仍未悔罪?還有懸而未決的冤案? 

遺體還沒火化的蔚和平神父?失蹤多年的師恩祥主教、蘇哲民主教? 

現實就是,談判桌上的另一端,並無誠信。

不具誠信的「溝通」,算得上真正的溝通嗎?沒有悔罪的「修和」,算得上真正的修和嗎? 

在「中梵協議」正如火如荼洽談之際,作為華人教友, 又生活在香港教區,與國內緊密相連, 且在屬同一政權管治的情況下,我們共負一軛,再沒有事不關己的理由。但我們卻不能否認,雖說事關重大,我們卻始終無緣置喙,在這風雨飄搖之際,我們惟一可做,就是繼續關注,還有同心祈禱。

願國內的弟兄姊妹依靠天主的大愛和勇敢,克勝外在的壓迫和內在的軟弱,在十字架下合而為一,真正與普世教會共融在主的愛內。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