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聖德蘭修女

期數
3785
刊登日期
2016.09.0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9 月 04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一生以天主慈悲的心服侍窮人的德蘭修女, 從一九四八年開始,直至一九九七年離世, 於印度服務貧苦大眾接近五十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戴上光環的德蘭修女就一直如此完美,從未有過放棄的信念嗎? 

故事發生在二○○年,班卓文柏艾神父為德蘭修女宣真福品的申請(天主教會冊封聖人前的重要階段,以尊崇其德行),進行嚴格審查。他走訪德蘭修女多年好友及神師艾森神父,得知她留下了一批書信,記錄了她多年來內心痛苦及掙扎,甚至懷疑天主已離棄了她。隨著這段心靈黑暗的過去,也成就了她的一句:「我只是上主的僕人,用我的微小成就祂的偉大。」 

本來可以在物資豐盈的修院教導家境不俗的女孩,德蘭修女卻聽到天主的聲音,著她去侍奉窮人。這不是易行的路,首先要有勇氣去違反修會長上建議,離開修院,一個人跑進貧民窟,接著她還要面對異教徒的排擠。即使後來成立修會,自立門戶,她這位會長還要向政府爭取地方,面對異教徒衝擊, 甚至她的前上司也對她的工作有微言。

從德蘭修女寫給神師的信中, 知道她曾經歷神枯、信仰危機,但她還是按著天主旨意行一條艱辛的路,一個貼地、委身服務窮人,甚至經歷過神枯的聖人,相比高不可攀、一生平安喜樂、被神聖化的聖人來得更能撫慰人心。

她認為人最大的痛苦源自孤獨、被唾棄、不被愛惜,或許她一生感到空虛、孤獨、被天主遺棄令她更有同理心,明白那些窮人、病人的需要。尤其是那些倒在街頭的臨終露宿者,政府、市民也認為他們是在等死,還需要服務嗎?德蘭修女卻認為要讓他們在死前數小時感受到天主的愛。

因為慈愛喚醒了德蘭修女的終身使命,信德給她啟示開拓新路, 勇氣也給她力量繼續前行。很多人為善可能是想出名,受人讚美,不過當有記者想訪問她時,她只謙稱自己只是天主手中的一枝鉛筆。她只不過是工具,天主才是主宰。

德蘭修女一生的路也並不平坦,事實上她不單被異教徒摒棄, 甚至直到今時今日,仍有基督宗派人士認為她是異端。因為她接納不相信天主的人,她接受他們信奉別的宗教,且從沒有向他們傳福音。然而她愛德的行動不是比背誦金句、分享聖言更能彰顯天主的愛, 更能光榮天主嗎? 

問題研習: 

  1. 德蘭修女的生平對你有甚麼啟發?會令你日後作出甚麼改變? 
  2. 在你心目中,一個聖人要有甚麼特質或對社會有甚麼貢獻?為甚麼你認為這些特質或貢獻這麼重要? 
  3. 你有試過感到被人遺忘、拋棄的經驗嗎?感覺如何?該次經驗對你往後人生有甚麼影響? 

教會指引及其他參考資料

 


英語對白 /中文字幕 /片長120分鐘 /
本片榮獲天主教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及最佳女主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