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食磚豆腐想成仙?
人幾乎都是觀念的奴隸。我們愛對世道或他人陡罰臧否,對所服膺的那一套無限謳歌,可惜大多數人憑的只是直覺和意氣。對於自家的高論是否真有道理,全不思索。對手的觀念雖不堪一擊,但為何仍有那麼大的市場?是甚麼原因做成了歴史每次都不按自家以為的牌理出牌?這說明了,自家自以為是的那一套,是否值得來一番尋根究底的深思?說來也奇,經過四分一個世紀,不見得許多以天下為己任者有任何思慮和長進。在這多事之秋,爭拗當然不絕,在爭拗當中,每個人都不乏正義,但正義看來往往不過是廉價的果凍,貼在誰身上都會令人舒服飄然。中文的「正義」不過是「正名」的轉義,《論語》中門徒問孔子,若他能當家作主,他先會做甚麼?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即先端正事物本身的概念,然後把不符概念要求的現況群起而攻之,讓一切納入他以為的名正則言順的軌道。也許「正義」這概念在西方文化裡有更深刻的解釋,但別忘了,國人是在中文語境裡去理解和接受這思維方式的,西哲說的搬到中國來,也必給這語境改造。於是一切政治宣講,也一定遵循這邏輯,必高舉正義之旗,推演出對手為非正義的邪魔討而伐之,否則對芸芸眾生便無任何說服力和動員力。也於是,每有社會論題的是非和去向爭辯,罵戰的雙方必盡力佔據道德高地,把一些乍看言之成理,背後卻仍須細細探討的概念作各自表述的推論演繹。這本來也不是問題,若潛下心來個充分的思想交鋒,雖不一定能達成非黑即白的結論,起碼讓大多數人對論爭的本來面目心中有數。可惜爭論雙方有些對這論題其實也不甚了了,有些則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本來就旨在把水搞渾以求一逞,於是一場本來可讓人人弄清許多糊塗觀念的機會變成了雙方互潑髒水的泥漿摔角,最後竟以「曬馬」為唯一取勝之道。殊不知民主的其中一個要義不是靠多數圍剿小數,算術圍剿代數,而是能否以理服人,保護小數人的真知灼見不被大多數的意向專政。「曬馬」若真是成功的標記,文革時代的紅海洋場面不是夠經典的嗎?
人若有先入為主的意識形態,則必把現實世界的種種納入自家設定的二元對立框架裡,站在一端而把另一端妖魔化,以消滅另一端為己任。這是古今中外觀念史上最常見的「正義者」的不二法門,人類歷史上一次又一次大悲劇,幾乎都與這思維方式的大行其道有關。不是說,我們不該對不義視而不見和鄉願地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而是別用一種偏見去反對另一種偏見,用一種暴戾去反對另一種暴戾。如鐵如鉛的現實可不是理想主義者用咀咒可以否定的,你要改變它,先得理解它。老一輩的人常嘲笑後生小子「食磚豆腐想成仙」,這話值得我們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