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會共融與信仰自由

期數
3786
刊登日期
2016.09.09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9 月 11 日

湯漢樞機今年八月初發表關於中梵關係的文章《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共融合一》,引起教內外關注。從內地天主教徒的回應,普遍認為文章理性和平衡;也有認為文章過份樂觀,因在中國政府控制的形勢下,教會難於享有更大宗教自由,實現真正的共融合一。

湯牧的文章指出,至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共融合一需要精神上和通過教宗與地方主教任命表達。他指出,教宗不會接納有損信仰,或傷害教會共融的協議,「只會簽署促進中國教會與普世教會的合一共融的協議」,協議是雙贏結局而非零和遊戲。

八月底,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表示要改善中梵關係。北京外交部則回應:「雙方保持著暢通和有效的溝通管道。」同時,台北外交部副部長亦有回應,基於人權、宗教自由,梵蒂岡本來就要與中國對話,「這個我們不反對啊!」

雖然「意願」和「溝通管道」都存在,但中梵等方面沒有披露內容, 「新的進展」只能從他們的用字推敲箇中意義(遑論何時有結果),湯牧文章只提到「談判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有言論認為湯牧文章過於樂觀,指聖座與一個不斷壓迫教會的政府打交道,最終帶來教會更大限制。他們期望聖座堅定立場,也期望教會牧者對人權、正義問題發聲。在這方面,湯牧文章也表明,「天主教會在中國傳播的不只是個人的福音,也是整個社會的福音」,又重申教會當然關心社會正義,也不放棄為社會正義而應有的努力。

中國教會和普世教會的共融固然重要,而教會內部共融同樣重要。目前, 地下教會團體很需要普世教會和聖座鼓勵,它處於一種不確定的處境之中。

在致力讓中國天主教徒信仰生活正常化的當下,普世教會當熱切為教會的共融合一和得享自由祈禱,客觀持平地了解內地的情況,關懷內地信徒的需要。教會生活正常化,正正是教會得享其崇拜、見證福音和服務人群的空間。

中國教會問題對香港的教會帶來挑戰,在與國內教會的接觸時,不要判斷,要同情、尊重、鼓勵,分享他們的「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教會需要真正的信仰自由,不單是為人所應有的自然權利,更幫助人追求真、善、美、聖,「樹立並培植其固有的尊嚴」(參閱《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1,9號)。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