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景天主教中學食油測定法
(本報訊)荔景天主教中學學生嚴爽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意比賽」中獲得「創意之星獎」。她運用熒光棒和手機應用程式的測光功能測試食油質量,並研究出薑與食油一起烹煮能延長烹炸食物時間。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於八月十三至十八日在上海舉行, 該校參賽學生研發出「健康食油熒光測定法」,在試管加入熒光劑及食油,使用手機測光錶的應用程式量度熒光劑的發光讀數, 估量食油的抗氧化物含量。
結果顯示,食油內抗氧化物含量愈高表示食油品質愈好,測試時試管的熒光劑亮度會轉暗; 當食油烹煮時間愈長會失去愈多抗氧化物,試管的熒光劑的亮度則會愈光,代表食油品質轉差。
負責協助學生研究的教師、綜合科學科主任林偉明八月三十一日表示,兩年前台灣發生「地溝油」(即劣質食油的統稱)問題後,他嘗試在綜合科學科向學生講解有關化學理論,讓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科學。
去年該校有學生研發「熒光測定法」,運用熒光棒的熒光劑內能發光的雙氧水(H2O2)成份在比賽中獲獎,此成份是一種氧化物,配合測光錶能測試出食油的抗養化物含量。
新學年升讀中四的嚴爽表示,是次比賽以「熒光測定法」為基礎,分析出健康食油的質量。嚴爽於上學年與另外兩位同學陳塏茵和梁浚希組隊參與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化學及材料初中組別,以上述科學作品參賽獲三等獎後,獲推薦參與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該校派出嚴爽到上海交流,並與中國內地各省市及海外包括日本、美國、法國等地的青年分享科學知識。
加薑烹煮延長食油時間
她在研究中亦發現,油炸食物時加入薑能延長烹炸時間。她說:「薑含有抗氧化物,把薑加入食油,烹炸時間可由五十分鐘延長至七十五分鐘」。另外, 嚴爽又把市面上常用的食油包括橄欖油、栗米油、花生油及芥花籽油作比較,發現橄欖油不適合油炸食物,即使使用也不應超過四十分鐘,其餘的食油也不宜烹調逾五十分鐘。
團隊去年九月起進行食油測試實驗約六個月,用上近三千枝熒光棒。嚴爽說,每次測試須烹油,每五分鐘抽取食油樣本, 加入熒光劑後檢測光度,計算出轉暗程度百分比,當折線圖出現「反跳點」時,顯示食油缺乏抗氧化物,代表食油開始變壞,市民食用會影響健康。
嚴爽說:「確保食油安全, 才是精明的消費者。」並指漫長的科學實驗讓她學會堅持不懈的精神。林偉明即期望透過今次實驗提高學生對適當地使用食用油的知識,「從中引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令他們可以加強對周邊事物的認知和敏銳觸覺」。(高)
健康食油熒光測定法原理
- 熒光棒發光時須要H2O2(過氧化氫), 當食油含有抗氧化物,能清除H2O2,抗氧化物愈多,光度愈暗。
延緩食油劣變之發現
- 薑含有抗氧化物,延緩酸敗,延長食油適用於油炸的時間。
- 油炸不可超過五十分鐘,食油劣變,成為「地溝油」,不宜食用。
(取自:嚴爽研究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