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政局變化言之尚早
四年一次「洗牌」,香港政局新形勢由九月四日立法會選舉結束後開始。二○一四年雨傘運動結束後的一年,非建制派在一五年區議會選舉中得到不俗的成績,當中尤以「政治素人」、「傘兵」勝出選舉,甚至成功打敗建制派巨人鍾樹根、葛珮帆等,初見新時代的開始。
今年中,傳媒開始透露有意參選名單,無論是政界、政治評論界、公民團體,甚至普羅民主派支持者皆一致看淡立法會選情,不是因為對香港社會的民主力量看淡, 而是非建制陣營的「碎片化」,在比例代表制下只會劇化「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惡果。因此,「攬炒」似乎是香港的命運。
今日,結果已經揭曉。非建制派守住關鍵否決權,同時佔七十個議席中的三十席,當中原來被看輕的新晉候選人更成功當選,不變的是非建制派仍掌握立法會的否決權,變的反而是非建制政治的版圖。
除了泛民主派二代接棒,地區「票王」朱凱廸、劉小麗、羅冠聰為首的「民主自決派」,與鄭松泰、游蕙禎、梁頌恆代表的本土路線,共得到六席,證明非建制陣營正從「碎片化」走向整合,非建制派在議會內外的合作必會催化整體政治議程轉變。
雖然,傳統泛民仍有一定議席,但過去兩年的政治變化中,泛民明顯已失去運動領導角色,新力量持續帶動議程。隨著政府強硬姿態自梁振英上台後不斷劇化,傳統民主力量無法應對,梁振英的出現同時為新力量提供土壤。因此,雖然立會選舉造就第一次「洗牌」, 但真正的,是明年初的特首「選舉」。
作為基督徒, 我們不單關心這次的立法會選舉,也要關心明年三月的特首選舉及監察議員是否有履行他們的競選政綱。教會一直認同民主政制,因「民主政制,由於能夠保證人民得以參與政治抉擇過程,及保證被管治的民眾有機會選出並監察他們的管治者,並得在適當時以和平手段更換他們,故此獲得教會相當高的評價。同樣地,教會亦無法苟同於那些細小圈子的統治集團去篡奪國家的權力,以牟取個人私利, 或者為實現某種意識形態。」(一九九一年,《百年》通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可是教會亦提醒我們,真正的民主, 只能以人的正確觀念為基礎,即是人性受到真正的尊重。總括而言,民主制度確定了人人有平等參與的權利,而真正民主不單只是指制度、選舉而言,教會更要求我們建立民主人格,對人性有真正的尊重及為社會上最感無助的人謀求合理的權利,就如聖經所載:「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二十五40 )
-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