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 體罰 虐兒

期數
3787
刊登日期
2016.09.16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9 月 18 日

在一個多專業虐兒個案會議上, 有一位校長說︰「如果這樣的打仔管教行為也定性為虐兒個案,我的學校有一半學生也是虐兒個案呢!」

很多人都覺得校長的說法誇張, 怎會有一半學生是被虐個案這麽多呢?作者對校長的說法並不覺得驚訝,去年九至十月開學的日子,短短兩個月內,一位小學駐校社工為其學校接連處理了七個懷疑虐兒個案!另一方面,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與香港城市大學於二O一三年曾在六間小學,向四至六年級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62.5%被訪兒童表示過去一年曾被家長體罰,有31.1% 達「嚴重身體虐待」的程度。由此可見很多家長認為體罰是「有效」的管教手法,情況令人擔憂。其實,一些家長對管教、體罰與虐兒往往分不清楚。

當聽到家長辯解自己為何體罰子女時(其實當時已展開了懷疑虐兒個案調查),令人不禁搖頭嘆息,以下是一些例子:「我只是想教好他,那有錯嗎?」「小朋友做錯事就要罰! 就要打﹗」「我都是被打大的啦!」「難道我管教子女,打幾下、教訓一下他也不可嗎?」「一時火遮眼控制不到自己,所以就打了。」

筆者看到有很多虐兒個案的背後是管教子女的問題,很多家長表示因為子女難教,不聽話,所以最後才出此體罰的方法。

筆者明白家長在管教子女時所遇到的困境,亦明白家長的苦心,但很多家長的體罰程度已遠遠超過管教所需了。虐兒問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兒童的行為問題╱學業問題、父母的管教態度及方法、其他家庭成員的支持配合等。

如果家長有體罰子女的行為,應主動尋求協助。事實上,絕大部份家長的體罰行為在經過小學駐校社工的輔導後,都停止了。在學校發現的體罰行為當中,只有少數達「嚴重身體虐待」程度,需要報警處理及轉介至社會福利署的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跟進。

其實,父母怎會不愛護子女呢? 只是在管教時沒有選對方法,或一時控制不了情緒而演變成為虐兒行為。現在一般小學都有學生輔導人員╱學校社工駐校,他們都樂意與家長傾談子女管教的問題,樂意成為家長分享分擔的同行者, 就讓他們與你一起攜手,幫助兒童度過愉快的小學生活吧! 

 

  • 明愛小學輔導服務現為四十六間小 學提供駐校社工輔導服務
  •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