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十年自殺率下降

期數
3683
刊登日期
2014.09.19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21 日

(本報訊)三間推動防止自殺工作的機構於九月十日「國際防止自殺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香港自殺率自二○○三年以來呈總體下降趨勢,惟長者自殺率仍相對較高,社會應關懷有高自殺風險的人士。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與「生命熱線」、「香港撒瑪利亞會」在記者會上呼籲各方合作制訂長遠策略,共同致力於改善福祉、挽救生命。

他們指出,去年香港每十萬人中約十二點三人死於自殺;雖然整體自殺率下降,但六十歲以上老年人的自殺率相比其他年齡組別較高,去年為每十萬人中約二十一點六人,伴隨香港老齡化趨勢,挑戰更趨嚴峻;十五至二十四歲和二十五至三十九歲婦女的自殺率,亦比一二年略有上升,值得格外關注。

發布會上,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教授呼籲社會各界制訂可持續的政策規範,通過新聞報導、互聯網等媒介協助有需要的人士及時獲取支援,避免接觸到鼓吹或渲染自殺的負面信息。他指出目前不少機構都已推出針對網絡的支援服務,期望未來可更廣泛使用。

葉兆輝稱,欠缺社會支援或處於孤立無依狀態的人士,其精神健康狀態通常會較差,以長者為例,根據一一年的一項社區調查(HKPSSD),六十歲以上的受訪長者當中,約一成三獨居,又有約一半的長者日常較少與鄰居交流,令他們的生活滿意度相較其他長者顯著較低。

至於青少年情況,該中心近期的研究發現,十二至二十九歲受訪者當中,約百分之一至三於逾半年期間,大部分時候都呆在家裡,刻意迴避社交,部分隱蔽的青少年精神健康指標較差,社會經濟地位較低。

這項研究指出,部分隱蔽青少年傾向通過即時訊息的方式與他人聯繫,當遭遇困難時,他們較少通過面對面的方式,而更傾向在網絡論壇與人交流心境,際此新媒介能否幫助他們聯繫到有效的社會支援,至關重要。中心另一項研究則發現,不少人士有可能通過互聯網搜索行為接觸到新的自殺方法,並因此促成他們的自殺行為。

席間與會的防止自殺機構亦介紹相關服務,其中「生命熱線」除提供熱線服務外,亦會為情緒受困擾或有自殺危機的長者提供定期探訪、電話慰問及節日探訪/活動;同時亦提供個案輔導、同路人互助小組、治療活動,與自殺者親友共同渡過哀傷。此外,他們亦為青少年提供生命教育服務,並為青少年的身邊人,包括朋輩、家長、教師等提供全面培訓,讓他們成為「生命守門員」,預防青少年自殺。

「香港撒瑪利亞會」則在電話熱線之外增設電郵服務,鼓勵偏好網絡溝通的人士積極求助,以及每月組織自殺者親屬支援小組聚會。(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