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友戲有益】女大不中留
一九八六年,我為中英劇團翻譯改編英國劇作家夏勞特貝力吉侯斯劇本《女大不中留》,搬到四十年代香港背景。和上週的《屋頂上的提琴手》類似,主線是三個女兒違抗父命,追求自由戀愛與婚姻。在英國,這個戲稱為「窮人版李爾王」,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李爾王》,李爾把國土平分給兩個諂諛的女兒,結果只有不口甜舌滑的三女兒孝順他。《女》劇是二十世紀初蘭開夏郡背景,多用鄉音口語,主要角色是何弼臣、大女兒和女婿。中英初演時黃美蘭執導,主角由馮祿德、孫惠芳、李鎮洲扮演;廿一世紀重演換成李鎮洲演父親兼導演,邵美君、盧智燊合演。九十年代明星演出,蕭健鏗導演,三主角是江濤、梁珊、呂仲賢。再有一次中西區三個業餘劇團合作才夠人手,在上環文娛中心演出,已故前輩演員鮑方也是觀眾之一。今次則是九九年演出《劍雪浮生》的班子,組成「劍雪同盟」演本劇,盧俊豪執導。
我的港版《女大不中留》中,老鰥夫何弼臣(袁富華)吝嗇嫁妝,迫三名女兒在他的鞋店做廉價勞工;摽梅已過的長女美娟(黃美娟)起革命,主動要店中巧手造鞋匠莫威(柳文興)娶她,離開父親另起爐灶,搶走父親鞋店生意,再施計騙老父賠錢作嫁妝,助妹妹玉娟(吳劍菲)、惠娟(梁穎智)分別嫁給情人包小詩(楊天經)、邊時發(張俊瑋)。然後何弼臣酗酒成病,醫生馬化麟(陳煥球)吩咐他召女兒歸寧照顧父親,玉娟、惠娟都不肯答應;終於美娟與一改以往囁嚅懦弱性格的莫威,回來管理何弼臣鞋店,擴充營業,同時照顧交出鞋店大權的父親。導演盧俊豪加插另外兩女兒女婿帶孫兒回到鞋店,三代同堂慶中秋團圓結局。
我看最後那一場,感到母愛的偉大:楊天經母親陳寶珠,是當年《劍雪浮生》扮演任劍輝的主角,不但來捧兒子場當觀眾,更客串出場扮演欣賞莫威造鞋手藝的顧客:戲的背景由四十改到六十年代,她就以當年影迷公主本來身份出現。完場時也參與謝幕,再和台上全體演員走下台來蹲在第一行觀眾前面,讓攝影師上台拍台下大合照!非常溫馨的大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