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與原諒
自幼常聽父母或老師教導: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一定要待人有禮,懂得感恩,要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可說謊;假若人家做錯了而「真誠」道歉,便要「原諒」,既往不究。這些漸漸地成為筆者的價值觀,當自己成為母親後,也將這套價值觀教導給兒女,期望他們也可應用這套觀念生活,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
還記得當女兒仍是小學生的時候,曾向我訴說一個經驗:某某同學哭訴那些曾欺凌他的同學,昨天曾在老師面前向他道歉,答應以後不再欺侮他;但今天小息時又再搶他的零食,所以他說他以後不會再相信別人的道歉,也不會輕易原諒那些欺負他的人!當時小女兒非常認同,也為他的遭遇感到不值!我心中暗自高興女兒擁有那份同情心,但也慨歎孩子這麼早便要面對成人世界的陰暗面:道歉可以是謊言,求原諒也只是求生存的姿態!那麼人與人間的信任去了哪裡?究竟今天成年人展示一套怎樣的價值觀念讓下一代學習和繼承呢?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靠信任維繫,人誰無過!知錯、道歉、原諒、接納、改過是互相建立的不二法門,若然成年人,特別是當權者,能展現道德勇氣,敢於承認過錯,不作假,肯承擔,那麼社會上便不會有這麼多的怨氣,年輕人也能從成人世界中學會真誠承擔,相信可建立一個更和諧的社會。
此外,認錯、求原諒除了態度要真誠外,還要容讓對方有接納的空間,在個案工作裡曾有案主問:「我已真誠道歉,為何太太仍不原諒我,經常舊事重提,令我懷疑這樣做真的有用麼?」其實真誠道歉的背後是有一個等待的空間,等待受害者消化受傷的經歷,而慢慢地對對方產生信任、原諒,重新建立關係!
再者,我們都是軟弱的,有時難免有心無力,一錯再錯!作為父母亦會不停經歷孩子重覆犯錯,但只要他們能真誠努力,一次比一次進步,心中仍然會感到安慰。
其實,道歉求原諒不是一個機械的法則,或是脫身的技術,而是延續人類信任生活的元素,真誠更是美善生活的主要價值觀。
•明愛家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