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樂 土
當你遇到街上有某團體的賣旗籌款,你會有甚麼反應?當教會需要籌款時,你又會以何等的態度面對?有些人對街上的賣旗籌款會以不經意的態度處理,因為以零錢捐助無傷大雅!但是,有些人對只以零錢捐助也要看清賣旗機構的背景!對於教會內的籌款,有很多教友非常慷慨樂助;但是, 亦有不少教友十分吝嗇。他們並非沒有能力,而是未感到有這種需要!當然,每一位教友對教會的投入程度,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回應。事實上,對教會的捐助,最終是為有需要的兄弟姊妹服務。當今日教會仍繼續強調優先為窮人服務時,我們實需要信眾共同承擔、實踐愛德。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路加藉著富家人與拉匝祿的故事,提醒我們要關心身邊有需要的兄弟姊妹。「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路十六19 -20 )。從以上的描述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這個富家人和拉匝祿的差別:富家人是如此的「肚滿腸肥」、追求不斷的物質享受;而這些乞丐卻是一無所有,甚至連果腹的一點食物也沒有。但是,路加卻指出這位乞丐的名字是:拉匝祿,意即「接受援助者」;而這位富家人卻是無名無姓!這是否意味著每一位讀者都可能成為這位「富家人」? 那麼,這位富家人的缺失是甚麼?聖熱羅尼莫指出:他並沒有佔有他人的物業財產、又沒有犯姦淫、似乎沒有做過任何失德的事;但是,他的軟弱在於他的驕傲, 至使他沒有做好他應該要做的事。對於這位需要援助的乞丐, 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不單在於守好梅瑟法律, 而是內心那份惻隱之心。他應該不會不知道拉匝祿躺在他的門前求乞。這位富家人如此冷漠的態度, 在今日的社會中亦不難發現!
現代人對物慾的追求已達致頂點, 他們已不是為需要而滿足自己; 相反, 他們是為自我滿足而追求物慾。因此, 現代人常會因「擁有」而「浪費」。此外,當代流行的「自我主義」,使人生活的焦點只放在個人,而忽略了團體; 他們放大個人的需要,而極度縮小團體的訴求。如此,他們便不能體會近如親人、朋友的需要,而加以援助。如此,我們便與這位富家人沒有太大的分別;當他視現世浮華為人生的樂土時,天主便向他指出真正樂土的所在!在他們二人相繼死去後,他們的際遇卻截然不同:「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家人也死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和他懷抱中的拉匝祿」(路十六22 -23 )。如此,我們便明白為何這位富家人是沒有名字!其實,這位富家人的態度在周遭環境中常能發現;故此,主耶穌並沒有嘉許他,卻保持沉默。但是,因為拉匝祿的名字失落在靜默中,故主耶穌將他重新提起。如此, 主耶穌提醒我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很多人是需要我們幫助的,不要吝嗇我們的能力及才華。當我們願意分享時,天主的恩寵便能惠及眾人,眾人也因而在慈恩潤澤下,得到生命的滿全。
當這位富家人見到在亞巴郎懷抱中的拉匝祿時,他想起的是提醒他的家人,避免重蹈覆轍。可惜,他所渴望的只是避免受罰,而不是真心悔改:「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裡,他們必會悔改」(路十六30 )。在今日的教友心中,也常有這種心態:我們相信天主,因為祂是「有求必應」,倘若我們求而不得,我們便不會相信祂!但是,天主渴望的卻是與我們建立親密的關係;因此,天主拒絕了這富家人的要求:「亞巴郎對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路十六31 )。這裏所指的是,若他早前在世時不接受並聽從梅瑟和先知的教導;現在,他們又豈能接受主耶穌的教訓。誠然,主耶穌在這裡鼓勵我們在生活上聽從祂及教會的教導。因為,藉著教會天主的恩寵才能進入每位信眾的心,並在聖神的鼓勵,作主基督福音的見證。如此,我們便能準備好自己, 進入主耶穌為我們預設了的樂土。這樂土並非在世上,而是在天主的光榮中,享受至高美善的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