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號角
美國瑪利諾會蘇志仁神父(Ronald Saucci)九月一日安息主懷,享年八十一歲。他已於九月七日在紐約出殯。蘇神父於一九六五年晉鐸後調派到香港,四年後返回紐約服務,至八零年再回港後,長期在天主教亞洲通訊社(天亞社)服務。他在中國大陸恢復宗教活動後,協助中國教會建立第一家天主教印刷廠。以下是天亞社主筆、同會的甘偉霖(William Grimm)神父所撰寫悼文的譯本
—— 天亞社
昨晚,一位朋友來電說,我們的同事、導師和朋友,瑪利諾會蘇志仁神父已經安息。蘇神父九年多前被告知只餘下數月的生命。不過,正如有聖歌寫到:「主,我一直為天國忙碌⋯⋯沒有時間離世。」所以,他繼續為天國工作。而他的朋友們還以為, 他可能真的會永遠繼續下去。
通話後,我走到電腦前向其他人轉告消息。收音機開著,播音員說, 下一首樂曲是阿隆.科普蘭(Aaron Copland)的《平凡人的號角》。
我想:「是的,那就是朗奴(蘇神父)的音樂。」
嘹亮號角肯定適合他。蘇神父是極其多才多藝的。在美國,他多年來主持深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在香港,他是出版人、電影製片人、牧者和港口專職司鐸、藝術家、廚師、武術黑帶高手,是使徒工作的代表商人。他建立了中國當代第一家天主教印刷廠。他是《天主教亞洲通訊社》早年的其中一位社長,數十年來以他的能力,為天亞社的運作爭取各方財政捐助,使這個亞洲的教會通訊社生存下來。
誠然,有些人還會指出,如果號角是為蘇神父而奏,好可能他是其中的小號手。他吹奏他的喇叭,這會令那些只有小笛子發出唧唧聲的人感到討厭。那些愛他的人深明這一點。
有一次,十多位神父從葬禮回來,停下來參觀著名的聖地。我坐在蘇神父的車上,我們開進一片大而完全空蕩的停車場。蘇神父利落地穿過該處駛到一段給神職人員預留泊車的位置。他駛進其中一個空位時說:「那裡──應該給他們聊天的話題。」我只能說:「朗奴,有時你會做一個出色的蘇志仁模仿者。」他笑了笑說:「你搞明白了。」
蘇神父是美國布魯克林一個薄餅店老闆的兒子,但他從未為保住此一身分而停下來。他認識世界各地的政治、社會、文化和金融領袖。但他最快樂的是在香港與餐館侍應、停車場服務員、園丁和坐在長椅上的老人的關係。
在香港,他為菲律賓團體舉行主日彌撒,他們大多把他視為偶像。他有著不可思議的傳道能力,是我作為神父所羨慕的。他不是學者或神學家,但知道怎樣幫助打開傾訴者的心扉,回應聖神在他們心靈的講道。他的方法是分享自己心中的故事,以喚醒傾訴者自己的故事。任何時候聽到他的講道,我便希望能夠能如他一樣,但我缺乏他在吵鬧中隱藏的謙卑。
我們這些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會體會過他另一種能力。他經常發掘出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的能力。然後他會挑戰我們去探索和發展這些能力, 同時允許我們蹣跚前行,即使有時我們的失誤挫了他的銳氣。朗奴很尊重年輕人的能力、夢想和潛力。
我仍是神學院的學生時,蘇神父職務之一是擔任瑪利諾會總部一個部門的主管。有一次,他和我們一群修生坐在同一張桌子,當時我們被一名年長的神父謾駡,這位神父因對帶點梵二味道的人和事沒禮貌而聲名狼藉。在謾駡過程中,我們修生以無比的耐性忍受著。當他說:「要是在今天我就不會進入神學院了!」蘇神父平靜地代表我們說:「那麼閉咀吧, 並且給這些人尊重,他們都是願意為福音去做一些你不會做的事。」我在此事之前已喜歡他,在這事上更是愛上他了。
蘇神父不是平易近人。他不需要。他是一個平凡人。他有我們所有人的通病。但是,他利用這些通病作為神父和傳教士的聖召。他可以接觸和教導每個人的平常心,不論那些人在別人或自己眼中看起來是如何的「不平凡」。
對於在香港的會眾,他會幫助每個他遇到的人,從我們內心去觸摸天主的榮耀。他知道平凡人值得誇耀。但願有天國的號角聲歡迎這位平凡人進入天主的國度。
我寫最後一句時,收音機亦調到另一個電台,阿隆的號角開始演奏。是來自天堂的迴響嗎?
- 本文由天亞社主筆甘偉霖神父(William Grimm)撰寫,他現於日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