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天眼狙擊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四:全球化
英國情報軍官鮑威爾上校花了多年時間追捕一名恐怖份子, 現在透過美軍的無人偵察機發現對方藏身非洲某條村落,並計劃發動自殺式炸彈襲擊,上校決定將作戰計劃由「生擒」改為「一舉消滅」。正當發射飛彈,美軍的屈斯少尉發現一名無辜女孩走進射程範圍,遂請求暫停攻擊。鮑威爾上校看見目標人物快要離去,萬分焦急⋯⋯
電影以二十一世紀全球打擊恐佈主義作為背景,英美兩國聯合作戰殲滅恐怖份子,範圍不再局限於地面戰事,改以高科技全天候監視及配備先進武器,一切經過精密計算,務求減低人命傷亡。然而,天真活潑的小女孩為了生計無意闖入作戰區,打亂了眾人的計劃,將原本天衣無縫的狙擊演變成道德爭拗,甚至外交風波。
「為了更多人的福祉,犧牲小我在所難免。」這是鮑威爾上校的信念,認為小女孩的犧牲能讓數以百計的人倖免於難,堅決命令下屬執行任務。下屬雖然不同意,但軍令如山,必須服從上級指示,卻過不了良心的關口。影片藉此探討戰爭的人性和道德價值,政客、軍人、外交官員各有不同立場,各自在人權、安全、法律和輿論問題上激烈辯論,陷入痛苦的抉擇中。
同樣是別人的女兒,身處不同國度命運亦截然不同:英方司令官為了女兒的生日禮物大費周章,縱使她從未在電影中亮相,觀眾也感受到其重要。另一方面,非洲小女孩的家庭雖然經濟拮据,但得到父母疼愛;她多次現身於天眼監察系統,但軍方選擇視而不見,或是漠視她的存在。到底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甚麼?生命可有輕重之分?誰擁有人的生殺大權?
電影中軍方透過天眼監察系統追蹤疑犯,一舉一動盡現眼前,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社會同樣佈滿監察系統(攝影機):街道上、地鐵月台及車廂裡、大廈、購物商場、食肆等等,國家管治者設立這些措施維護社會秩序之餘,同時必須保障及尊重個人私隱,互相平衡。
天主教《十誡》的第五誡「不可殺人」亦談及禁止意圖間接引致別人死亡而袖手不顧,亦斥責拒絕對處於危難中的人伸出援手。「所有的戰爭引來災禍和不義,我們應該用一切合理的方法,避免戰爭。」(宜參看《天主教教理》第2269和2327條)。
討論問題:
- 假如你是劇中的屈斯少尉,你會如何抉擇?為甚麼?
- 你對於「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句話有甚麼看法?
- 你認為人的生命有甚麼意義和價值?
- 你認為生命有沒有輕重或貴賤之分?為甚麼?
- 你認為誰掌握一切生物的生殺大權?為甚麼?
英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10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