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專上學院調查指稱

期數
3791
刊登日期
2016.10.14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0 月 16 日

(本報訊)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院充權研究中心與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的調查發現,劏房租金指數較去年增加近一成四,甚至高於私人樓宇的百份之七。調查員呼籲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及下屆特首關心劏房戶處境,當局亦應重設租金管制,及為輪候公屋的住戶提供過渡房屋。

調查機構於過去三個月透過實地測量、訪問租客、批則核實等方式, 調查二十九個單位共六十八個劏房戶的租金、電費、起租期和居住面積等資料,並於十月九日公布結果。

調查員呼籲當局盡快制定中短期措施,以紓緩劏房戶的住屋需要,中期方案可包括多方向的租務管制;市區重建局的重建項目以六成私營及四成公營的比例去興建房屋;香港房屋協會則可履行更大的社會責任。 

調查員亦建議當局把空置校舍改建為過渡房屋,供輪候公屋的劏房戶暫住,既無須另外建屋,又可善用建築物的剩餘價值, 目前全港便有二十九間閒置校舍,而一所校舍可照顧六十個家庭。

上述研究發現,劏房戶面對沉重的租金壓力,調查機構最新訂定的「香港劏房租金(綜合)指數」為398.0(去年十月水平),較去年升近一成四(一四年十月水平為350.5);同時期「私人住宅甲類租金指數」只上升約百份之七,兩者升幅差距達一點八倍,反映劏房租金升幅遠超其他單位。 

然而,平均工資較同期只上升了近百份之四,基層住戶更將不再獲「關愛基金」的「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因此,調查機構呼籲關愛基金繼續發放津貼以協助劏房戶。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召集人、明愛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院高級講師賴建國稱,政府應關注劏房戶的生活狀況,他呼籲新一屆立法會議員動議要求政府提出中短期方案紓緩低收入家庭的住屋困境。

賴建國說, 現時一般輪候公屋申請達十五萬三千宗,非長者一人申請亦有十三萬五千三百宗,平均輪候時間達四年多。

他引述另一研究指, 二○ 一六至二○年公營房屋供應量仍落後於預計三成,即約有十萬個單位; 然而, 居於劏房人數從一三年六月的六萬六千九百個單位共十一萬一千三百人,增至去年十二月的八萬八千八百個單位共十九萬九千九百人,惟此數據尚未計入居於工廈、鄉郊、丁屋等隱蔽地點的劏房居民。另外, 該調查指本地公屋供應不足,政府亦加強劏房住屋如工廈的執法規管,社會更難於短期內徹底解決劏房戶的住屋需要。(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