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寧靜之美

期數
3684
刊登日期
2014.09.26
作者
文文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21 日

在這日新月異,充滿動感的繁囂世界中,若能持守自己於單純中,不為塵濁所染,那份寧靜會帶來內心的喜悅,是一份慈悲為懷的「喜悅」,一份寬容友愛的「喜悅」,這是人生真樂。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篇)以上的樂是靠環境、人事而得到。其實,在我們之內,蘊藏著一股平靜的喜樂之美,它美得令人心醉,更令人怡然自得。那是能夠獨處,且有自我獨處的天、地、時、空。因為人若沒有一個獨處的地方,我們的生命將處於危機中。

獨處寧靜能助人在沉默與說話之間取得平衡;

在抽離與投入之間取得中肯;

在距離與親密之間取得適當;

在獨處與群居之間取得恰到好處。 

「安」能助人活在自由自愛之中,擁有個性又不偏激,「安」更是一道內心的活溪流,盡解俗世的乾渴。「安」促使我們不只擁有「成就」,卻使自己成為「成就」,並為此成就而生,也為此成就而活,活得充實有勁,使人常感到不枉此生。活出一個充滿活力幹勁的生命,就是意味著:活在這世界中,卻不屬於世界,而一個沒有孤寂獨處的生命,就是欠缺一處寧靜安心的生命。這樣的人會感到煩躁,日夜向外尋求滿足,如對著大海汪洋而感乾渴,世俗的鹹水又怎能解除心靈的焦渴呢?其實,上癮的催逼力正是煩躁、空虛和乾渴,他們的渴是來自內心的焦慮而企圖用金錢、性慾、名譽及物質來得到滿足。

在寧靜中我們才能領悟到:自我的價值並不等於我們的所有和用處。在寧靜中獨處時,我們才領悟到伸出雙手去接待有需要的人是可能的,更會明白真正的關心和照顧,並不是模稜兩可的,在「安」當中沒有輕看或漠視,「安」是冷漠者的對立者。其實,關心照顧的基本意義是與悲傷的人同愁、與哀慟的人同憂、與流淚者同泣,是一項同理心的行動。

那些能真正懷著感激的笑容,接受陌生人的餅的人,才能在不知不覺間供應餅令更多人溫飽。藉著對人類共同發出誠實的確認和懺悔,我們才能參與上天慈悲關顧之造物主的工作。沒有感恩、也沒有期待的關顧,很容易腐化成為一種被痛苦所盤據的病態心理,只會庸人自擾,使人產生更多的埋怨,卻不能提出建設群體的積極建議。

那些能獨處寧靜的人,在每次滿足裡,總是醒悟到成就必有其限制;在每項成功中,都會有怕被妒忌的恐懼;在每個微笑的背後,總有一顆淚;因而不再被世界上的成敗所牽累,而能活在自由灑脫之中。而且深深了解沒有忍耐,人們的期待就會腐化成妄想,這正是對永恆渴望的期待,將使我們的寧謐和關顧,釀造成那滿有喜樂的日子上的最佳美酒,裝備成為永恆的喜慶。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