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節
本主日,教會慶祝傳教節或傳教週(從本主日至下一個主日)的第一天;亦有些國家把整個十月奉獻為傳教月,將四個星期的焦點放在其他地區的教會生活,分享並向經濟有困難人士給予支援。
如此看來,慶祝傳教節是富裕國家的教會與世界上貧困地區的兄弟姊妹分享的一個途徑,然而,傳教使命實際上包含一個更深、更廣的意義。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告訴我們,教會在本質上帶有傳教特性。教宗方濟各也指出,每一塊土地都是傳教的土地,福音的傳播亦須關心人的各個幅度。
教宗在無玷聖母獻主會大會上說:「為一個服務每個人的教會工作, 為一個樂意接納和陪伴他人的教會工作,尤為重要。」
在《福音的喜樂》勸諭中,教宗稱喜樂就是熱情澎湃地宣講當傳教門徒的喜樂。在《愛的喜樂》勸諭中,教宗引用聖多瑪斯阿奎那的反省。這位聖人認為,喜樂是指更寬宏的心懷,「人生最大的喜樂莫過於為別人謀求福祉」。
傳教使命一般被理解為把基督帶到未有人認識祂的地方,但我們真正的任務是要陪伴人們去發現基督已然臨在他們的生活、社群和文化的方式中。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一塊土地都是傳教的土地、每一個鄰舍都是傳教的鄰舍、每一個家庭都是傳教家庭,而基督的門徒則蒙召與人們一起踏上信仰之旅、陪伴人們一起對抗貧窮和邊緣化的不公義,及關懷天主的受造物,以滿全他們的傳教使命。換言之,這使命要求傳教者主動接觸人群,不分信仰;與他人為伴,共同奮力找出作為人,也就是身為天主子女的尊嚴。
巴布亞新幾內亞高原果洛卡「美拉尼西亞協會」傳道員培訓中心的正門入口掛著一幅很大的畫作,這幅畫描繪了當地首位傳教士到達的情景──他穿著傳統白袍、虔敬肅穆,高舉著十字架,站在當地人划著的獨木舟裡。人們跪在岸邊,準備迎接他。然而,在那些跪在岸邊的人當中,輪廓朦朧的耶穌卻與他們一起跪著。這意味著基督早已在他們當中,而眾人皆歡迎這位陪伴他們明辨且經驗基督臨在的傳教士。
畫這幅畫的傳道員,並沒有把自己描繪成勸人入教或改宗的角色,而是把自己描繪成一個樂意陪伴鄰人一起尋覓尊嚴和天主的旅伴。
今天的香港是一個分裂城市,所有人蒙召攜手同行,一起從矛盾走向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