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右、胡允信修士

期數
3792
刊登日期
2016.10.21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0 月 23 日

 

聖召分享         胡允信

 

香港教區兩名修生黃君右和胡允信將於十月二十九日(週六)下午三時正,在主教座堂領受執事聖秩。以下是兩人的聖召分享——編者

 

從七年前入修院開始,不時都有人邀請我分享聖召。通常我會分享自己回應的歷程、所經歷的不同階段等。但我今次想與大家集中分享兩個經驗——回應聖召是一個愛的回應:一個深度的祈禱生活, 以及一個將這份愛帶給近人的使命。

十年前在外地生活時,有一天進入聖堂,看見一個神父跪在聖體櫃前祈禱。這個經驗令自己畢生難忘。我第一個反應是:「原來神父都會祈禱的!」很多時我們接觸神父都是在他們最忙的時間,根本沒有機會看到神父與主交談。這個神父祈禱的圖像令我十分深刻,我體會到一個神父的工作是完全建基於他的祈禱生活。約那時開始,我開始每天清晨守聖時。在這每天的靜默祈禱中,我體會到天主對自己的愛,亦從此汲取力量,面對每天的挑戰。耶穌在聖體聖事的愛促使自己全心跟隨他。司鐸主保聖維雅納神父曾說:「司鐸是耶穌聖心的愛。」我相信,沒有這份愛,鐸職可能只是一份工作,但有這份愛, 鐸職成為一個神父生命的全部。

然而,這份愛並不是純然為自己,而是為履行一個使命:一個為光榮天主和拯救人靈的使命。四年前在堂區實習時,與本堂神父在晚上開會後,接到一個教友電話, 請神父為她臨終的父親付洗。於是神父和我立刻前往,到達醫院時已接近半夜十二時。當神父給那伯伯付洗後不久,伯伯便去世。此經驗十分觸動自己,因為我看到神父的無私:他毫不猶豫地在半夜前往醫院。另一方面我亦看到神父的使命十分美麗,因為他能將救恩帶給那伯伯,亦令他的家人感受到天主的愛和關懷。

誠然,司鐸聖召不只包括祈禱和施行聖事。在幾個不同堂區的經驗令我看到一個牧者同時要面對很多挑戰:面對教會內兄弟姊妹的紛爭和軟弱、自身的有限、一切社會上和人性上的罪惡等。然而,只有主耶穌的愛能克服這一切。這份愛唯有從祈禱中可以獲得,並從服務中得以傳揚。 

讓我們為聖召祈禱,使更多年輕人可以聽到主耶穌的召喚,決心捨棄一切去跟隨祂! 

 


 

「放心,起來,他叫你呢!」      黃君右

 

放心,起來,他叫你呢! 

每次閱讀耶穌治好耶里哥城中瞎子巴爾提買的故事(谷十46 — 52 ),內心總有一份感動。

我來自一個非公教家庭,不過父母卻安排我入讀一間基督教小學。學校生活十分愜意,我當時最愛上聖經課,因為老師講的聖經故事十分有趣,令人神往。由那時起,我會祈禱,不過是那種臨急抱佛腳式祈禱,往往「大難臨頭」就記起耶穌!幸好,他沒有嫌棄我, 在困惑中,祂常給我安慰。

升上小四,不知從哪裡來的一種吸引力,我很渴望參加學校的團契。如我所願,父母支持,於是我高高興興的準時參加聚會,從沒缺席,那一種無形的吸引力,讓我不止在祈禱中,更希望從生活上種種去認識祂。不過,儘管我一直熱心參加宗教活動,我沒有領洗,因為我這個問題多多的人,始終未能從宗教角度尋得滿意的人生答案,安心加入教會。

完成學業後,我有幸在一所基督學校修士會興辦的學校當老師。千禧年某日,修士找我洽談,希望我帶領學生參加將於羅馬舉行的普世青年節。起初,我擔心自己並非教友,力有不逮而婉拒。但幾經修士鼓勵,我終於答應。整個朝聖之旅,眼見來自全球的參加者熱情投入參與,我不斷問,為何天主有這樣的吸引力,召叫全球青年,從四方八面聚合,與祂相遇。我回港後,開始參與慕道班,並於二○○ 三年領洗。

和學生課後閒聊,談今說古, 品味人生種種,確是賞心樂事。不少學生曾經跟我分享,希望將來當神父,我通常回應:「老師為你祈禱。」的確,那時我十分喜愛教學,從沒有想過離開這個安穩的地方。

直到有一次,一位學生來找我閒聊,談到他有意將來當神父,我內心突然響起一個聲音:「那你又怎樣?」這一問,令我感到不安。

往後,我嘗試在網上查找有關聖召的資料,也曾發電郵查詢聖召的事,只是一直沒有收到任何回應。那時,我並不介意,反正我喜愛和學生一起生活的時光。

就在學校通知我下學年擔任主任的早上,我收到聖召委員會林修女的來電,她希望跟我詳談聖召的事。那一刻,我愣住了。天主就是這樣奇妙,就在我料想不到的時刻召叫我,著我起來回應。

經過辨別,我回應天主召叫, 加入修院團體。修道日子並不容易,自己的有限和不足,令我困苦,我著實不止一次考慮離開。感謝天主,也感謝培育我的神父,和不時提點我的朋友,他們每一個的祈禱、體諒、教導和支持,讓我看到自己的魯鈍,催我自新;也因著他們的陪伴,我更有力走前一步, 繼續安心跟隨祂。

在起起伏伏,或明或晦的人生旅程裡,天主召叫了我,也同時召叫你們每一個。

有一天,當你有所感動,別怕。請放心,起來,他召叫你呢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