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給同胞機會
早前有兩個星期, 我們一班「老友記」在北歐四國( 不包括冰島) 穿梭, 旅途中當然與不少來自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同胞踫頭。人很現實,在商言商,管你來自甚麼國家,那兒有沒有民主,只要有經濟價值,一併歡迎。七、八十年代的歐洲,十分歡迎日本遊客,到處都會找到日文的指示。時移勢易,今天簡體字抬頭了,中國遊客入侵歐洲,給當地旅遊事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誰可預料,三十年後那個國家經濟崛起,又要更改指示牌的文字了⋯⋯
近代中國人的國運比較差,相信大家不會反對。從清朝沒落開始,民國成立仍未站穩腳步,國人爭權的劣根性又蠢蠢欲動。國共內戰,八年抗日戰爭, 中共解放後的各類型鬥爭運動、文化大革命差不多毁了中國⋯⋯
而我們這班在不同機緣際遇下在香港紥根的人,在英國殖民地管治下成長的幾代,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又起了或大或小的迷思;因為我們跟祖國同胞的行為規範實在很不咬弦⋯⋯
香港人深受西方文化及價值薰陶, 影響是不爭的事實,更無需向中國政權交代,不同就是不同。然而那些打著舊日香港殖民地旗幟,高喊「港獨」的朋友及某些泛民議員逢中必反、逢梁振英必倒的作風亦很不可取;事關這樣做對香港、對中國丁點兒好處也沒有。不單加深了彼此間的偏見和誤會,更徹底破壞民生。「港獨」份子屬熱血青年,百無禁忌;議員則是月入十萬八萬的政客;然而沒有能力發聲的倒是一般升斗市民、勞苦大眾⋯⋯
航機由瑞典斯德哥爾摩飛抵丹麥的卑爾根已屆下午二時,在機場附近酒店吃午飯,有如下小插曲。只得一位當值侍應,她開始時便告訴我們,坐那三張指定桌子,可能當時人流較混亂,有人坐錯了,她的反應很大,帶著鄙視的眼光糾正我們,或許她心會想:「你們這班中國人!」不過事情是可以補救的, 我們對她服務的肯定,微笑的感謝,終於軟化了她。
中國遊客還是有好人嘛!人是互動的,你敬我一尺,我⋯⋯
上世紀日本人的經濟實力橫掃全球,大商社為了答謝員工辛勞,常常組團外遊,起初也引起一些風俗習慣和文化衝突;就是日本人如厠往往不分男女性別和地方,洗手間可以男女共用,三急起來在馬路邊亦可隨意解決。這是人的生理需要,不必大驚小怪。可是在西方人眼裡那便非常不雅了。幸好大和民族十分愛國,只要政府提點和教導,很快上述壞習慣便給糾正過來,可以昂然濶步在倫敦、巴黎、米蘭及羅馬活動自如。事在人為,中國同胞一樣可以有進步空間。這不是說空話,國人終有「龍穿鳳」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