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中學推動長者學苑
(本報訊)有天主教學校新學年邀請區內長者到校與學生一起上課,並鼓勵他們成為生物保育員,與學生同參與保育。校方期望藉此加強彼此溝通,學生亦從中學習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 達致長幼共融。
勞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務委員會於二○○七年推行「長者學苑計劃」。於二○一五至一六學年,全港大專院校及中、小學共設一百三十二間長者學苑,當中不少天主教中、小學參與計劃。
參與學校中,元朗天主教中學本學年新設爬蟲館及「魚菜共生」系統,並於「元天明愛長者學苑」設的生物保育員計劃及魚菜共生課程中,先為中一學生提供生物保育員課程, 再由學生教授長者飼養技巧。
負責計劃的元天教師張振邦十月六日對本報說, 該校的長者學苑與明愛元朗長者社區中心合辦,於二○ 一一年成立。他期望學生與長者一起參與保育時,彼此交流合作,建立長幼共融並培育學生多關懷長者的意識。他指長者喜歡與青年相處,他們年壯時為社會貢獻良多,與學生相處時會分享其人生經歷,擴闊學生視野。
該校中五生陳嘉渝於上學年擔任元天明愛長者學苑會長,她十月十三日對本報說, 學苑會按長者不同年齡的需要訂定活動,如為五十餘歲人士提供設計應用程式的課程, 七十歲以上的則提供學習使用智能電話和應用程式的課程。
她透過服務感受到長者的友善和熱情,「我曾與同學上門為長者清潔家居,到達婆婆家後她反而教導我們串珠,又與我們交談,很愉快」,這些經驗讓她學習到與長者的相處技巧,亦因此改善了與同住祖父母的關係。
另一參加計劃的順利天主教中學,其「順利長者學苑」 於十月中邀請長者與學生一同上課,首階段於中五級倫理及宗教科試行。
負責教師、宗教科主任梁翠茵十月六日指出,宗教課觸及生命、社會時事及倫理等價值教育的課題,長者在課堂中可以分享人生經驗,有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課題。
該校於七年前設立長者學苑,並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順利長者鄰舍中心合作推動, 梁翠茵指出,學校訂定於中四級的「其他學習經歷」時段推動長者學苑,由學生擔任小導師;而長者中心主任會先向學生講解如何與長者相處和溝通等培訓技巧。
課程內容方面則由學生負責,包括語文、化妝、插花、美術與工藝、健身操、地理、小結他等,「曾有修讀地理科的學生教授長者實用地理知識,分享世界奇觀、自然現象、香港地勢等,長者對此甚感興趣」。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