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荆】在位而不謀政

期數
3793
刊登日期
2016.10.28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0 月 30 日

今時今日, 在社會上有一種奇特的現象: 人們很希望攀上高位,為能得到在位時的優越感;故此,在讀書的時候,已有「在起跑線」的怪論!早前,我與一些家長及從事教育工作的朋友談論有關今日的教育制度。他們都指出今日的教育制度使校方、家長、學生均有沉重的壓力。一些願意攀爬的, 常以一些「出人意表」的想法,為能達到「與眾不同」;一些只願安心立命的,卻會成為「眾矢之的」,指他們不思進取!可憐的便是一群羊群心態的家長、和那些無可選擇的學生!這些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在談論一番後,好像宣洩了、沒有任何解決方法,便繼續盲目地生活下去!試問:這是否沒有改變的可能嗎?這為學生們真是最好的安排嗎?這可能也是這群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心中的疑問! 其中有一位家長如此反映:雖然,他們的看法並未能代表所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見; 但是,他們作為教友,也需要從信仰的角度,重新反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事實上,人總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而,便渴望能建立根基,為能常享在位的優越。

故此,他們或許會不擇手段,為求達標!然而,久而久之,這亦有可能便成在高位上的常規:並不是做「在位」時應做的,而是為「保位」而利用高位做個人的事。這實在可悲!

在今日福音中, 路加描述了匝凱遇見主耶穌的經歷。匝凱是甚麼人? 路加如此描述:「他原是稅吏長,是個富有的人」( 路十九2) 。從如此的描述中,我們很容易會產生一種負面的看法。因為, 在聖經中稅吏是與罪人並列; 那麼,他們的「罪」在哪裡? 一世紀時的歷史學家若瑟夫如此記述:在整個羅馬帝國,若一位稅吏進了某個家庭,他家中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不潔!為甚麼? 因為, 稅吏是羅馬帝國的官員, 為從事收稅的工作;但是,他們會收取較規定以上的金額,為能將差額據為己有。他們如此的行為使人民備受艱苦,亦因為他們取用不義之財,如此的致富,亦成為他們得救的障礙。雖然,匝凱位高權重,且享受榮華富貴; 但他卻有一個缺陷:「身材短小」(路十九2)。這也是對他負面的評論,在古代的人相學中,外觀的身材短小有可能是反映這人心靈的缺乏:「你的眼睛就是身體的燈。幾時你的眼睛純潔,你全身就光明; 但如果邪惡,你全身就黑暗」( 路十二34 ) 。但是, 「身材短小」實際上所表達的是這人的「心靈狹窄」,他有一種較低的自我肯定;故此,他總會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且相當「貪婪」。故此, 他的同鄉一方面視他為民族的叛徒;另一方面,亦因他的身材及行為而取笑他。然而,他並不因這種種原因,而放棄他的渴望:「於是他往前奔跑, 攀上了一棵野桑樹,要看看耶穌」(路十九4)。

雖然, 路加沒有描述匝凱要看看主耶穌的動機是甚麼?但是,我們不難想像匝凱並不只是為了好奇;相反地, 他因所處的境況而渴望一份內在的皈依!其實,「匝凱」這個名字亦相當有意思,他好像是「匝加利亞」的微型版。若然,「匝加利亞」意思是「純真無邪」;那麼,「匝凱」這名字便好像是一種諷刺。但是,由於他對主耶穌的渴望, 這份欠缺也因主耶穌的緣故而得到補償! 對於主耶穌的邀請,他毫不猶疑:「他便趕快下來,喜悅地款留耶穌」(路十九6)。

主耶穌對他的接納, 與鄰人對他的拒絕及譏笑,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為匝凱而言,這份接納促使他在愛內作出回應:「主,你看,我把財物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 我就以四倍賠償」( 路十九8) 。因此, 他並沒有為過去的行為作出任何申辯,而是以具體的行動為這份被接納作出正面的回應。這份回應實在為他的皈依作出了強大的支援、且成為他往後生活轉化的動力。誠然,匝凱的皈依並非主耶穌強人所難,而是他甘心情願的。因為,當主耶穌召喚他時:「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路十九5),匝凱是毫不猶疑而喜悅地款待了祂。試想想:當主耶穌召喚我們時, 我們是否真心歡悅地接受?我們會否願意為了天主的愛而甘願放棄所擁有的,為賺得天主的慈悲和憐憫,好能治療我們內心的種種創傷?匝凱的舉動「在位而不謀政」,或許會改變一般人對「稅吏」的看法, 而他因主耶穌基督甘願捨棄的一切,也會得到相應的賞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