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教理】天主的正義和審判
今天第一篇讀經的依撒意亞先知書與瑪竇福音皆以葡萄園作寓言,說出園主設了一個葡萄園栽種幼苗——即他所愛的人,期望在收割時能獲得良好的果子。故事的結果是:「他原希望正義,看,竟是流血;他原希望公平,看,卻是寃聲!」(依五7)在瑪竇的寓言中,結果更令人痛心!在快到收果子的時候,園主打發僕人去收果子,卻一個被鞭打、一個被殺掉,而最後連打發去的自己的兒子都被殺掉了(瑪廿一34—38)。
然而,寓言的高峰不是止於葡萄園的結局,而是邀請聽寓言者去回答:園主該怎樣處置那些園戶?(瑪廿一40)「現在請你們在我與葡萄園之間,判別是非⋯⋯」(依五3)兩個寓言故事都非常清楚地指出:基督徒要結好的果子,並接受審判,不然的話,「天主的國必由你們中奪去,而交給結果子的外邦人。」(瑪廿一43)原來,天主創造了我們,並將祂的真、善、美賜予了我們。祂是忠實的,一直遵守和實現祂愛人的許諾,履行祂的正義。但在世界的終結時,祂會作審判,期望在我們身上結出美好的果實,對祂的愛要作出決定性的回應。
天主的正義和審判的神學概念首先是建基於聖經的主題——天主是宇宙萬物的根源,人類的創造者,萬物的主宰。這美善的天主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祂使受造世界存有秩序與和諧(教理341),更賜給人作自己行為的主人,允許人以理性分辨善惡,何為真理,何為謊言(教理1954)。天主創造了萬物之後,並沒有置之不顧,時刻地保存著它們,眷顧它們,給予它們能力,引導它們達到自己的終向。(參教理301—313)從啟示中我們清楚知道天主是正義的,祂時常喜愛美善,卻拒絕邪惡,徹底地愛人類,一步步地實現了祂的救恩計劃。
人雖然帶有原罪及多次犯罪,但天主卻忍耐,給予時間和機會,期望我們悔改,結正義的果實,就一如祂在人的墮落後,並沒有把人類拋棄。反之,「天主還召喚他,向他奇妙地預告邪惡將被制伏,而人也要由墮落中被救起。這一段在創世紀中的記載曾被稱為『原始福音』,因為在那裡首次宣佈了救主默西亞,⋯⋯」(教理410)天主並沒有預定任何人下地獄,祂不願意「任何人喪亡,只願罪人回心轉意」(伯後三9,參閱教理1037)。為愛我們人類,天父甚至派遣祂的聖子,降生成人來到我們當中作世界的救主,為使我們「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伯後一4),以祂的苦難、聖死為我們做贖罪祭,使我們與天主和好(參閱教理456—460)。
可是,人每每因濫用天主賜予的自由,拒絕善而選擇倫理的惡,屢次犯了罪。在末日審判時天主會按祂的正義來作審判,基督將在光榮中降來審判生者死者,將揭露各人心中的隱秘,並依照他的行為和對恩寵與慈愛的接納與拒絕,予以報應。(參閱教理678—682)此外,天主教會相信人在死後會立即面對基督的審判,領受永遠的報應,我們稱之為私審判:進入天堂的榮福,或經歷一個煉淨期,或墮入永罰。(教理1022)
天主以祂無限的智慧和慈愛,自由地創造一個「在過程中」的世界,藉著祂的眷顧,使萬物邁向它最終的完美。(教理310)天主的正義和審判就在基督身上完全顯示出這真理。當基督將永恆而普遍的王國交還給聖父時,我們要再度看到「新天新地」。那時天主在永生中將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格前十五28,參閱教理1042—1050)。
生活反思/實踐:
- 你如何理解「天主沒有預定任何人下地獄」?你相信嗎?
- 反思自己的信仰經驗,你對天主的眷顧和正義有甚麼體會和反省?
• 教區教理中心及教理委員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