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行】做個明智的園主

期數
3685
刊登日期
2014.10.03
作者
李健康
主曆
主曆 2014 年 10 月 05 日

父親最近將東莞鄉間空置多年的祖屋,賣了給鄉下的親戚。房子佔地不算小。對於拆卸舊屋,他不感可惜,卻念念不忘園中的荔枝樹。弟妹移民加州多年,兩個家庭各有自己的獨立屋,並在共享的萬呎庭園,種植了多種果樹。改良水果品質是他們的生活情趣。幾年前我與父母到訪,閒話家常,如何搶救園中瘦弱的荔枝樹,成了熱切的話題。父親認為土質不是關鍵,氣候不宜才是致命傷。我無田園知識,沒資格參與討論,但倒也體會園主願意付出,也期望收穫的心情。這正是本主日第一篇讀經的要旨:天主勞心勞力,希望結出好果。

其實作為父母,何嘗不是悉心栽培,希望子女茁壯成長,結出果實?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大自然的定律;但孩子的成長,受多方面內外因素影響,非父母所能操控。人性軟弱、社會敗壞、魔鬼誘惑,以至錯誤的培育方法,往往令父母的努力白費。也許我們做父母的,該參考今天第二篇讀經的勸勉,以身作則,立好榜樣:「凡是真實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義的,凡是純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榮譽的,不管是美德,不管是稱譽:這一切都該思念」。同時每天為孩子「以懇求和祈禱,懷著感謝之心,向天主呈上請求」,好讓孩子「在我們身上所學得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到的;這一切他們都實行」。

疼愛子女的父母,不會為私利犧牲孩子的前途。我從事商界,有自己的小公司,卻不會為接班人選而左右孩子選科、就業的決定。今天,我喜見他們各按神恩、性格和志趣,在社工、中醫和紀律部隊方面發展,走向燦爛人生。可惜,九七後香港重投中國懷抱,卻受到不必要的操控。香港不是葡萄園,而是擁有先進基礎建設的玫瑰園,硬件建基於廣為社會信奉的核心價值。

曾幾何時,這顆「東方之珠」令人心嚮往。回歸之後,新園主一廂情願,要將玫瑰園改造為他熟悉的葡萄園。於是翻鬆土地,嘗試除去基石。唯是北風南下,玫瑰園凋零,精選的葡萄樹也因氣候不利,結不出令人滿意的果實。為普選行政長官,園主更築了一座守望台,這是否明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