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身價
最近與友人分享人對退休後不同的反應,其中有覺得時間多了,可以做一些在以往繁忙生活中,未能做到自己喜愛的事,退休了,可以消遙自在地享受另一種生活。另有人覺得退休後百無聊賴,認為做人的責任已完了,對社會再無甚麼貢獻,覺得自己已是無用的人,因而影響自己的心情,甚而引致生病。
這實是一個為退休人士很重要的問題,「退休」容易對自我價值褪色,恐怕別人不再重視自己,認為自己無用,別人的負累。這種想法會自我放棄。沒有好的心理準備,一旦退下來,不習慣,會有許多失落,這種失落感,主要源於自我的價值觀。
一般人認為,人的價值在於自己有能力、知識、地位、權力、聰明、財富等,當然,這一切都是好的,是天主的恩賜,為助人在生命中,建立自己,服務他人,貢獻社會。不過若人的價值只停留在這角度,一旦失去了以上的東西,或是人到了老年,豈非人的價值蕩然無存?因此,這不是整個人本身的價值。
人主要的價值——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成, 是祂所愛的子女,是萬物中最尊貴,稱為萬物之靈。天主願將祂愛的生命與人分享,願人在世上活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日後與祂永恆同在。
人整個的生命,都是為天主作見證,見證祂是一個偉大,愛人至極慈悲的天主。因此在我們精壯的時候,我們用天主給我們的恩典,喜樂地去服務人群,貢獻自己,為祂作見證。
當年紀老邁了、病了,自己再沒法照顧自己,甚或癱瘓在床上時,仍能平安、喜樂地接受自我的現實和有限,為祂作見證,因為我們堅信,我們永遠是祂所鍾愛的子女,是有價值的人,我們的價值不會因年老而褪色。只是我們生命在不同階段中,以不同的方式去榮耀祂罷了!
曾聽過一個故事:一天,師傅與徒弟在森林中散步,看見一棵碩壯的大樹,在欣賞之餘,徒弟問師傅:「為何那麼碩壯的樹,不被砍伐?」「因為它沒有用」師傅回答。細看那棵樹,扭曲地生長。實難以做任何工具,若按功能來看,它實在無用,正因如此,它卻做到了樹之所以為樹的本質——它供給人清新空氣、在炎熱的太陽下給人遮陰、綠化環境、根更可以抓緊土壤,加強水土保持。看似無用的它,卻活出它真正的生命。
曾看過一篇一位邁入老年會士的禱文,其中說:「主!請教導我溫詳地成長,協助我漸漸超脫於世物之外,請教導我在這人事變遷中,明白在你上智安排下,繼續使我成為有用的人,對世界貢獻出我的樂觀。」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