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活】關係
差不多上了三年神學課程,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在不同的課題,以不同的進路反省信仰。
記得「基督徒哲學」要求以「知(理智)、情(情感)、意(意志)」來理解信仰。我想信仰或許可以建立天人關係的過程來表達:有人會由心靈的感動、直覺天主的召叫,而發展成一種內含天主的信賴和依恃的關係,由此渴望更認識天主,學習信理;亦有人為著理解人的存在和意義,接觸宗教信仰,從經驗印證信理,在理解中,人會被激發對天主的敬虔之心;在反省中, 信仰的意志更堅固,關係也更穩固。
關係是雙方的。這是在「恩寵學」,學習以「關係」來表達「恩寵」時,一個重要的領受。
天主一方願意俯就,與我們建立關係。十二小先知的歐瑟亞先知,活潑表達了這關係,祂像一個父親,對孩子有深深的情感,也有殷切的期望,時而痛心孩子的行為,要懲罰他,時而想起孩子學行的童年往事而不捨。(歐十一章)
天主常常是先付出,和主動追求我們的一位,祂為我們,特別是經過主耶穌,白白的付出很多很多。作為關係的另一方,我們也有維持這份關係的責任。另一位小先知米該亞告訴我們: 「……上主要求於你的是甚麼:無非就是履行正義,愛好慈善,虛心與你的天主來往。」(米六8) 我想「虛心」正是發展一份關係的關鍵,試問一個整天只想着自己的人,如何可以跟別人建立關係?更何況對象是天主呢!
反思自己的祈禱經驗,多是以自己的意向出發。雖然天主在我們求祂之前已知我們求甚麼, 主耶穌也教導我們不要嘮嘮叨叨;但是單方面的「要求」,並不算是「來往」吧!想和天主建立真正的關係,可以先在與人的關係上反省。良好的關係,我想應包括多分享自己的感受,多尋求對方的意向,問問可以為對方做甚麼,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對方。
亞歴山大的奧利振,提醒我們認知天主不等同關係:「認識天主最佳的途徑是透過愛: 若不深深愛上基督,不可能真正認識基督。」偉大的教父奧思定在《懺悔錄》寫道:「我們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懷中,便不會安寧。」道盡了與天主建立深厚關係的渴望。先賢的典範, 實在是今天不停在「繁忙中」的我們,好好的學習對象。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普及/ 證書課程」學生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