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週三要理講授

期數
3796
刊登日期
2016.11.18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1 月 20 日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十一月九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談及形哀矜七端中的「探望病人與囚者」,勉勵我們效法耶穌探望病人和服刑人,成為天主慈悲的工具。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早安! 

耶穌的生活,尤其是在祂公開傳教的三年裡,總是在與人的相遇中度過。在祂所會晤的人當中, 病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福音用了很多篇幅敘述這些會晤!癱子、瞎子、癩病人、附魔的人、癲癇病人,各式各樣的病人不計其數。耶穌走近他們每個人,以祂的臨在和治愈的能力治好他們的病。所以, 探望和照顧病人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慈悲善工。

此外,我們也可以把探望生活在監獄裡的人同樣列入上述慈悲善工。實際上,病人和服刑人都生活在人身自由受限制的境況中。當我們失去自由時才會意識到自由多麼寶貴!耶穌賜予我們自由的可能性,即使我們受到疾病和監禁的限制。祂給予我們自由,這自由源自與祂的相遇,源自我們可以與祂進行個人會晤的全新感受。

上主藉著這些慈悲善工教導我們做出偉大的人性舉動——分享。我們要牢記這個詞:分享。患病的人總會感到孤獨。我們不能否認,尤其是在我們的時代, 人一生中最深刻的孤獨經歷發生在患病時期。一次探望可以減輕病人的孤獨感,一絲陪伴就是一劑良藥。微笑、撫摸、握住他的手是簡單的動作,但對一個自暴自棄的人來說,非常重要。有多少人致力於探望住院治療或在家休養的病人!這是無價的義務善行。當這樣的工作是以上主之名而施行時,它就成了慈悲具有說服力和有效的表達。我們不可讓病人感到孤單,我們不可阻止他們得到慰藉!接近病苦者反而會使我們變得富饒。醫院確實是「痛苦的殿堂」,但也是彰顯愛德力量的地方,讓病人得到扶持和同情。

同樣地,我想到那些被關在監獄裡的人,耶穌也沒有忘記他們。祂把探監作為形哀矜七端之一, 意在勉勵我們不要判斷任何人。當然,一個人如果進了監獄,那是因為他犯了錯,不尊重法律和公民法則。因此,他在監獄中補償自己的罪責。然而,無論他做了甚麼,天主始終愛他。誰能進入他的良心深處去明白他有甚麽感受呢?誰能理解他的痛苦和內疚呢?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而說別人有錯十分容易。基督徒有責任讓有過之人意識到他所做的惡,並重新找回自己。對人而言,缺乏自由無疑是對他最嚴厲的喪失。人在缺乏自由後,自己的生活境況也隨之惡化,得不到人道待遇,這時基督徒就會強烈地覺悟到必須竭盡所能恢復他們的尊嚴。

探望坐監的人是一項慈悲善工,在今天面對各種刑法的情況下尤其具有特殊價值。因此,任何人都不可指責他人;相反地,我們人人都應以分享和尊重的態度做慈悲的工具。我經常想到囚犯,我常常想到他們,我把他們放在心坎上。我想知道,是甚麽導致他們犯罪,他們又為何屈服於不同形式的惡。不過,我總是覺得他們每個人都需要我們的親近和溫柔,因為天主的慈悲能產生奇跡。我看到多少淚水掛在囚犯的臉上,他們也許一生都從未哭過。他們只因為感到被接納和被愛,才淚流滿面。

我們不要忘記耶穌和宗徒們也經歷過牢獄之苦。我們透過耶穌的受難史得知祂所受的苦:被逮捕,像罪犯一樣被拖走,被嘲笑、鞭打、頭戴茨冠。祂根本就是清白的!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也坐過牢(參閱:宗十二5;斐一12 — 17 )。上個主日,慶祝服刑人禧年的主日,帕多瓦的一些服刑人午後來看望我。我問他們接下來在返回帕多瓦之前有何安排。他們對我說:「我們要去馬梅爾定監獄分擔聖保祿的孤獨」。多麽美啊!這話讓我受益。這些服刑人願意去探望坐監的保祿。這是一件美好的事, 讓我受益。在那裡,在監獄裡,他們祈禱、福傳。《宗徒大事錄》敘述保祿入獄的章節十分感人:他感到孤獨,渴望他的朋友來看望他(參閱:弟後四9— 15 )。他覺得孤獨,因為大部分人都離棄了他, 離棄了這位偉大的保祿。

誠如所見,這些慈悲善工雖然古老,但始終具有現實意義。耶穌放下手中的事,前去看望伯多祿的岳母,這是古老的愛德之舉。耶穌這樣做了。因此,我們不要陷入冷漠,卻要成為天主慈悲的工具。我們人人都能做天主慈悲的工具,施行慈悲受益最大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別人。慈悲是藉著一個舉動、一句話、一次探訪而得以傳遞,這慈悲之舉能使人重新得到喜樂和尊嚴。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