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謙和的心態面對生命中的苦難

期數
3797
刊登日期
2016.11.25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1 月 27 日

作為一位社工,工作所涉及的範圍很多,既有協助服務使用者申請合適的社會資源,亦有與服務使用者進行深入的輔導,以助他們面對及應付生活壓力所帶來的各種挑戰。曾幾何時,筆者面對著社會中各種不公的現象,生命裡各種不幸與荒謬,心裡充塞著不同的感受,往往未能釋懷,既有不忿,亦有難過,更感無奈。本著「凡事總有出路」的想法,筆者不斷努力學習,期望可透過學習不同種類的輔導理論及技巧,以助服務使用者應付其困境。誠然各種的輔導理論都有其獨特的智慧,以分析及理解不同的生命困苦, 以助筆者「解決」一些生命中的困境,但總有些情況是事與願違,生命中總有些「痛」是難以理解,總有些「苦」是無法面對。

仔細回想,以往筆者總相信只要「努力」便能令生命中的痛苦減免,以為可減輕因痛苦所帶來的難過與失望,避免經歷受傷的感覺。與其說是相信「人定勝天」,倒不如說這是一種「傲慢」的態度──相信人的智慧可解決世間苦難。但現實,是生命中有很多事情並不是依靠人的智慧、人的力量便能改變,能從無變有,在更多的情況下,需要環境及他人的配合。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而這「三者」亦不是能夠控制的事,更甚的是,有些時候我們連自己亦控制不了,控制不了自己因痛苦所帶來的各種反應,包括逃避、否認、將責任過份地歸咎於別人,或將責任過份地歸咎於自己,以致引伸各種與人相處,或身、心、精神等健康問題。

回想起來,以謙卑的態度面對生命的苦難,可帶給我們更多力量去回應困苦。而所謂謙卑的態度,便是我們必須要學習承認及接納自己的不足,接納我們對事情無能為力、亦不能改變的狀況。接納苦難, 原來是生命的一部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既可能感到失望、難過,亦有可能感到憤怒、不公。我們可嘗試接納不同的情緒反應,慢慢經驗及消化它們,直到我們的心境能平靜下來,學習「放手」。放開我們對事情、對人的執著,接納自己的限制。

最後,想與大家分享筆者很喜歡的禱文: 

「親愛的上主,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甚麼是可以改變的,甚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送給在苦難中的朋友,互勉之。

明愛家庭服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