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持續不斷
佔領運動持續數十日,「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舉辦分享會,為教友提供平台互相支持,有大專公教青年希望教會能夠參與更多。
聯會會長林覺浩對天亞社說,佔中運動持續,不少參與的教友也感到疲累,故此希望透過十一月七日的活動,讓他們分享感受,互相了解,互相支持。
他指出,眾人的分享都很感動,「有教友覺得很自責,認為自己過往沒有為香港爭取民主;也有人三十年來一直堅持爭取。是個彼此學習的機會」。
林覺浩希望香港的天主教會可以在這場民主運動上發揮更多。他指在運動初期,有堂區開放予參與者休息或其他方便,是「幫了大忙」。但他感到教會近期沒有就事態表達意見,認為可以更多參與。
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同學會幹事帥健僖指出,香港教區的參與並不是很活躍,只是發出緊急呼籲,避免暴力,希望用對話解決問題;又或者舉辦祈禱會。不過,他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始終教會的社會訓導詮釋空間比較大,況且教會內由神長到平信徒的立場分野不少,並無明確共識」。
這位社會學系學生對天亞社說,教會在社會運動的參與空間其實可以很大,而且很重要,「一方面社會訓導提供很多行動上的基礎,使教友知道自己爭取甚麼價值,另一方面教會亦都可以在抗爭的前線支援」。
他發現不少基督徒留守者也感到疲倦乏力,需要牧靈上的支援,於是開始在佔領區設置祈禱範圍, 定期安排祈禱會及主日彌撒。他覺得有必要把靈性幅度帶入運動。現在每個主日在佔領區都有神父主持彌撒。
帥健僖亦指出,信仰能夠補足社會行動以外的事,「知道出來參與的目的、要爭取甚麼,明白實踐民主政制的意義是甚麼」。
運動處於膠著狀態,林覺浩認為問題歸咎於香港政府身上。他指政府一直在拖延,無誠意解決問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十一月十一日表示,對話空間暫時「並不存在」。
林覺浩說,現在難以考慮撤退,明白很多人在運動中已感到疲累,但暫時未見有實際成果,估計參與者不會貿然撤退。
天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