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商界學校起動計劃
(本報訊)由中學、大學及商界三方面協作的「學校起動」計劃,本學年增加參與中學數量,為具潛能的中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培訓,提升教與學水平,加強學生生涯規劃等。
「學校起動」計劃由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和九龍倉集團合作推出,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樂善堂余近卿中學舉辦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在一眾參與計劃的學校中,七間中學的校長及教師出席,交流教學經驗,分享如何善用各類資源推動校本發展。
計劃自二○一一學年開始,最初只有十四間中學參加,本學年增至四十四間,其中六間為天主教學校。目前共有二十五間企業、一間領事館及三間大學推行商校協作,為弱勢學生提供全方位支援。聖母院書院於本學年參與計劃,未來五年間,學校每年會得到約五十萬港元資助;該校副校長蕭寶珠向本報說,期望額外資源能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同時藉著與商界合作,學生能及早認識不同的行業。
該校教師蔡婉儀是計劃的統籌主任,她對本報說,學校位於馬頭圍,不少學生屬新來港的基層人士,少有機會離開社區。她表示參與計劃後,校方能安排學生到演藝學院觀賞現代舞,她說有學生少有涉足區外,例如未曾到過灣仔,現在學校有額外資源,可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開拓視野。三年前已參與計劃的樂善堂余近卿中學,校長劉振鴻分享校本發展經驗時說,曾有商界人士到校為學生舉辦英語工作坊,亦有外籍義工拿著化妝箱,向學生以英語介紹
化妝品,這種趣味性的學習有助燃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發展日上,計劃委員會委員李玉芳致辭時指出,計劃利用商界的資源及網絡,為學生提供另類教育,鼓勵未能升讀大學的學生啟發潛能,並為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加強自信心。
「商界參與可填補資源不足,按校本需要作出適度的支援。」李玉芳說,商界除了金錢上的支持,近年亦安排義工幫助擴闊學生視野,讓企業走進社區。
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趙志成博士指出,商界與學界協作,能加強基層學生的學習經歷, 有助年輕人成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