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是「期待」 不單「等待」

期數
3799
刊登日期
2016.12.09
作者
梁偉才
主曆
主曆 2016 年 12 月 11 日

每天外出,我們都會等待巴士、港鐵、電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就算是徒步或開私家車,大家也要等紅綠燈的訊號才可放心走動。學生等待派成績表的日子;男士向女友提出求婚後要等待她的回覆;上班一族每天等待放工的時間,仿佛我們每天的生活也離不開等待。只要我們活著,日夜交替,我們不斷繼續等待。

可惜,並非所有的等待都是喜事。在災難中的人最終等到救援人員到來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固然是樂事,但有些長期病患者每天都在他們痛苦的世界中等待死亡。死亡成為了他們的最終解脫,沒有希望,沒有將來。

每年的將臨期都提醒我們要醒悟,要期待。究竟我們要期待甚麼?曾經有一位青年說:「如果要我期待耶穌來臨,我寧願祂永遠不出現。」我問他:「為甚麼?」「如果耶穌來臨,即是世界末日,我不希望祂來,我還有很多事情想經歷。」我們在期待甚麼? 

期待,是帶有希望的,活力的,主動的參與, 而不是被動的,失落的,一面無奈的毀滅。的確, 為沒有信仰的人,將臨期及聖誕節只是一個消費的活動。較好的情況,為他們也只是捐贈禮物,探訪病患者等義工服務的機會。但為有信仰的人,教會提醒我們,將臨期分為兩個幅度,一是紀念耶穌在二千年前已來到人世,與世人一起生活,在現世開始建立天國的事實,同時,我們也在期待祂的再度來臨,即是,天國正式圓滿出現的時候。

如果我們只有一個短視的目光,我們必定像那些猶太宗教領袖一樣,對耶穌出現在人世感到恐懼,怕他會令國家滅亡,怕他會指正自己的錯誤,怕他會搶走自己的人氣。更為甚者,我們更害怕他的第二次來臨,因為我們不捨得這個恐怖的世界,不願放棄現在的不公義情況,不想遠離仇恨、紛爭、戰爭或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矛盾等等。

不過,耶穌親自來到世界,直接邀請我們每一個參與創造及建立天國的行動。我們每一個人也可以主動參與其中。當我們愈能把天主愛的國度在世上展示,讓世人更有希望,更有人性尊嚴地生活,我們便愈能體會到耶穌早已活在我們當中,一如祂曾經許諾:「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廿八20) 

將臨期不是等待世界末日, 將臨期是期待天國的出現,耶穌的臨在。

• 本欄作者:伍維烈、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永明和黄漱芳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