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健障

期數
3712
刊登日期
2015.04.10
作者
陳梅君
主曆
主曆 2015 年 04 月 12 日

世上最可悲的事,是出生時,五官不端正、四肢不健全,尤其是雙目失明, 連自己父母樣子沒見過?聾啞人士是可憐,耳朵聽不見,如何學習講話呢? 

所以大部份聾者跟著也變成啞巴,他們多以手語表達自己意見。盲者要用摸凹凸字來學習,以前香港心光盲女院專收容盲女孩,教她們摸字讀書, 她們的心是白紙一張,寧靜的,靠摸或聽聲來辨認,所以特別擅長朗誦、彈琴、唱歌,老師盡力教她們,令她們有一技之才,可在社會找工作。稍為意志薄弱的,會覺得生存在世上沒用,會有自卑感、有埋怨,甚至自暴自棄,不想過活。精神崩潰、胡思亂想,會問為甚麼天生我是不健全的、有缺䧟、看不起自己、工作有困難、沒有人聘請她們。其實,很多志願團體幫助他們找工作,令他們可以謀生,不會被社會遺忘,令他們融入世間。

本年三月一日,傳媒報導七煞在停車場毆聾啞人士洗車男—— 阿雄,打傷他頭部、手及雙膝,阿雄逃至便利店求助,因他是聾啞聽不到他們說甚麼,未知兇徒動機為何?看者激氣,健全七人欺負一個殘疾人士。另一洗車聾啞人士亦在同一停車場,遭三名青年恐嚇, 對方以手勢趕青年離開,幸有保安巡至,才不至遭毒手。此兩名聾啞人士通過勞工署聘請,轉至洗車公司為顧客服務,公司認為他倆雖是聾啞,但工作勤力,可應付此項工作。他們天生聾啞已不幸,為甚麼有人不同情他們,反而傷害他們, 上天真不公平,求主佑他們,得到別人尊重,幫助他們,令他們心靈有安慰。他們與世無爭,只想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不依賴別人,安穩過活。

友人的兒子,出生不是聾啞, 但有一次發高燒,父母沒看管下, 衝出馬路,自此便聾啞。父母送他到聾啞學校念書,此子十分勤力, 他知自己有缺䧟,便加倍用功,完成學業,在郵政局揀信,不領綜援,與另一聾啞女結識,互相傾慕。兩人終於結婚,且信了天主, 祈求上主賜他倆有孩兒,每天祈禱,終於願望成真,生了龍鳳胎, 孩兒沒有聾啞,兩夫婦高興極,喜樂主賜他倆孩兒,努力教導他們, 終於孩兒學業有成,全家常一齊祈禱,傳揚福音,為主服務。

看《公教報》,扶康會經營「香城茶室」,一月十五日在尖沙咀香港博物館開幕,獲得社會福利署贊助,聘十名殘疾人士,讓他們得以工作,可為社會服務。除了發展餐飲業、零售業、室外清潔及滅蟲多元化服務,提供培訓及實習機會,使他們發揮所長,希本地機構盡量聘請他們,誰說殘疾者沒用? 他們的工作能力未必輸給健全人士,他們以勤補短,令人稱許,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不是十全十美,總之要對社會有貢獻啊!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