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五
羅馬天主教會於二○一四年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20-2005)宣聖,且定十月二十二日為其瞻禮;在香港教區,聖若望保祿二世的瞻禮只屬任選紀念,故大部份聖堂平日彌撒並沒有選用該瞻禮;而在波蘭,每月的二十二日都會慶祝這位偉大的聖人教宗;但筆者有幸在元朗聖堂參與了一場有關兩位慈悲宗徒足跡的講座,這兩位慈悲宗徒分別是聖若望保祿二世及其啟蒙者:聖傅天娜(1905-1938);這確實吸引了筆者的眼球,所以也千里迢迢前往參與。
筆者是在成年時期領受入門聖事的,領洗前很用心在意地為自己揀選聖名,自此腦海中對教會諸聖的紀念慶日都略有印象,後來更演變到每逢接觸朋友,不論是教友或非教友,都想打聽他們的出生日子是否與聖人,甚至與聖母瞻禮的日子息息相關,因為筆者都渴望身邊的人可以得到天上諸聖的終生守護。
今次講座卻讓筆者有三項微不足道但饒有意義的小發現:原來著名的波蘭「琴斯托霍瓦黑聖母」(Czestochowa, Jasna Gora)瞻禮是八月二十六日(筆者有認識的朋友在此日出生);原來聖若望保祿二世的博士論文是研究聖十字若望的(筆者的專題論文也曾研習聖十字若望);原來若望保祿二世未當選教宗時,在一次聖母加冠的禮儀中,聖母像手中的權杖滑落,當時站在聖母像旁的嘉祿沃以蒂瓦(即若望保祿)沉穩而機靈地接住了權杖,別小覷這段小插曲,它竟成了日後嘉祿沃以蒂瓦當上教宗的先聲。
這些小發現觸動筆者的關注,因為它們都與自己的生活經歷有聯繫。探索聖若望保祿二世一生的足跡,讓人更深體會到他與聖傅天娜的聯繫實在就是天主親手牽引的。聖若望保祿二世於二千禧年為傅天娜修女宣聖,並同時將復活期第二主日定為「救主慈悲」主日:「我的女兒,你要深入了解我慈悲的心,你的心及行為要反映我心的憐憫;如此,當你向普世宣講我的慈悲時,你自己也燃燒著我的慈悲之火。」(聖傅天娜修女日記#1688)(更多有關聖若望保祿二世及聖傅天娜的慈悲行實,可瀏覽網頁http:// bluedaily2006.blogspot.hk/)
聖若望保祿二世與聖傅天娜這兩位慈悲宗徒,讓筆者聯想到一條簡單顯淺的方程式: 0.5+0.5=1。他們將自己減半,是要讓天主進入, 好作他們生命的主導,是要讓天主的慈悲覆蓋他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