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為何吝於讓長者過得有尊嚴?

期數
3804
刊登日期
2017.01.13
作者
陳麗娜
主曆
主曆 2017 年 01 月 15 日 常年期第二主日

特首梁振英任內最後的一份施政報告於本月十八日公佈, 但已有報章披露,行政會議早前討論取消強積金對沖和退休保障方案。現時單身長者綜援基本金額3,340元(二月一日起上調至3,435元),資產上限4.55萬元;長者生活津貼則2,495元, 個人資產限額21.9萬元。據報導,政府建議在兩者間增加一層現金援助,並採納退保諮詢文件中提出的有經濟需要方案,而個人資產上限將由原建議的8萬元,調高至約14 萬元,合資格的長者每月可領取約3,400元。此外,政府也會放寬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 如個人資產上限由現時21.9萬元調高至約30 萬元,但金額維持不變。為此,政府每年額外開支料增加逾40 億元。

其實民間早於八十年代已開始爭取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可是到了今天,政府仍不肯承擔其責任,枉政府坐擁8,600億的財政儲備,仍讓三成長者過著貧困生活,猶記得當時的特首候選人梁振英於社會服務聯會主辦的社會發展論壇二○一一至一二年中提及, 「全民退休保障,係好值得做嘅事,全部都好值得做」、「全民退保,唔使轟轟烈烈嘅,認認真真就得啦」,但五年過去,全民退休保障仍了無蹤影。

二○一五年尾政府展開了為期半年的諮詢,諮詢文件內容包含兩個模擬方案,分別為「不論貧富方案」和「有經濟需要方案」。在諮詢期間政府一直公開表示對「不論貧富」方案有保留,並強調市民不願接受某種籌集資金的方式,如轉移部份強積金至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甚或認為只要完善現行強積金制度,如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就可以替代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等。

就算在政府有如此強大的預設立場下, 多個研究及顧問報告均顯示民意是支持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反映社會已取得清楚共識。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和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在公眾諮詢展開期間,聯合進行有關《香港市民對「全民退休保障」意見》之研究。兩輪研究結果發現, 約三分之二市民支持香港設立無須入息及資產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融資方面,較多市民願意參與供款,但同時強烈要求政府和大財團在財政上作出更大承擔。市民在贊成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的同時,反對政府只以「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替代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而公眾諮詢的顧問報告亦表示,收回的意見書中,佔了九成是支持「免經濟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計劃, 報告亦收錄了不同學術機構所進行的民意調查,不論採取量化或質性的研究方式,民意結果均顯示市民普遍支持「免經濟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

可是,政府妄顧民意,特首違背競選承諾,現時的方案只是輕微「擴大」現今的扶貧政策,與教會所期盼的退休保障相距甚遠。湯漢樞機於諮詢期間重申教會期望香港能建設一個「真正能惠及全民,並且能夠達致防貧效果的退休保障制度」。長者一生貢獻社會,政府為何吝嗇讓他們過有尊嚴的晚年?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www.hkjp.org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