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框架下特首選舉
(綜合天亞社╱本報訊)特首選舉臨近,再有政界人士表示有意參選,有教會人士期望信徒參選人縱使在限制下,仍能致力彰顯民意,並指信徒從政者有其道德責任。
國務院一月十六日批准原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原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請辭。林鄭月娥隨即宣布參選特首,另外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及退休法官胡國興亦表示會參選;至一月十八日早上截稿時,曾仍未公布參選特首。
天主教徒政治學者王耀宗教授一月十七日對本報說,雖然有多人表示參選特首,但人大框架及政改停滯不前,令本地民主制度發展陷入「死局」,基督徒應進一步凝聚力量及發聲,批判「小圈子」選舉,執著於公義。
礙於目前框架,這位嶺南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期望三百二十多位非建制派選委能「兩害取其輕」,而非投白票或提名沒勝算的候選人抗議; 但他明白民間及非建制派選委對選舉意見分歧, 需要作公開討論。
林鄭稱受天主召叫 輿論期望言行一致
對於有意參選者提及其基督徒身份,王氏認為那是競選策略,以爭取大眾視基督徒較誠實的觀感,他強調信徒從政者的責任是全面的,不應只停留於良好操守,也要推動公平及關心窮人的政策,並理解教會對「公民抗命」的看法。
有傳媒稱,林鄭月娥一月十二日在一非公開活動中宣布辭職並表示有意參選特首時,稱此決定乃天主召叫,說法引起廣泛爭議,有網民關注從政者標榜基督徒身份時須言行一致,亦認為她不應借天主之名。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麗娜對天亞社說,林鄭月娥一向予人「好打得」和固執的形象,或會在制定政策時作有前設的諮詢和忽略基層市民的聲音。她指林鄭月娥出任社會福利署署長時曾提出削減綜援金額政策,罔顧基層需要。
甚少參與教會生活的天主教徒曾俊華一月十三日亦被傳媒問到天主曾否向他說支持其參選,他表示「通常被神選中的人都要走一條崎嶇的路」,自己亦會繼續走崎嶇的路。
有教會人士對天亞社說,很多天主教徒政治人物都會冷待教會與宗教,其實他們應更積極參與教會生活,以領袖身份去展現信仰立場。
另外兩位有意參選者包括曾擔任保安局局長、○八年起擔任立法會議員的葉劉淑儀;胡國興則曾任高等法院和上訴庭法官、上訴庭副庭長及暫委法官。
民間不忘普選訴求
來屆特首選舉在人大框架下由一千二百位選委提名及選舉,民間社會不贊同這安排,而剛過去的元旦遊行其中一項訴求便是要求落實真普選,以及特首由公民提名。
對於如何運用選票,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一月九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多位有意參選者均支持人大框架,泛民選委不應支持建制派候選人;法律學者戴耀廷則倡議民間自發投票,讓市民表達對特首選舉的期望。
特首選舉提名期由二月十二日起至三月一日止,候選人至少要取得一百五十位選委提名;選舉則於三月二十六日舉行。(鄧)